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译文和注释赏析.docxVIP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译文和注释赏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下面就和体会下当时的爱国情怀!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注释   袍长衣。   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   就是今之披风,或名斗篷。   同袍是友爱之辞。   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   于语助词,犹曰或聿。   兴师出兵。   秦国常和西戎交兵。   秦穆公伐戎,开地千里。   当时戎族是周的敌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为周王征伐,秦国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号。   同仇共同对敌。   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   仇《吴越春秋》引作讐。   讐与仇同义。   与子同仇等于说你的讐敌就是我的讐敌。   泽同襗内衣,指今之汗衫   戟兵器名。   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   作起。   裳下衣,此指战裙。   甲兵铠甲与兵器。   译文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   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   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   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   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赏析   1诗的背景   西周幽王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周平王东迁,并受王命攻打犬戎。   王先谦先生解释本诗时说西戎杀幽王,于是周室诸侯以为不共戴天之仇,秦民敌王所忾,故曰同仇也。   2具体把握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   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第一章,统一思想。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   无衣,这是实写。   也可以理解为夸张的写法,为国征战,不计衣物不全的困难,与子同袍,与战友共用一件战袍。   王于兴师,大家就急忙修理好戈矛。   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与子同仇!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共同的敌人。   第二章,统一行动。   与子同泽修我矛戟。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与子偕作,投身到征战中。   第三章,一起上战场。   与子偕行,激昂高歌,团结对敌,奔赴战场。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   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   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和大无畏精神。   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一共三段,以复沓的形式,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他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从军曲!   这首诗是军中的歌谣,反映了秦国兵士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精神。   全诗分为三章,采用兵士相语的口吻。   在激战前夕,兵士们聚在一起紧张地修整武器。   这时,有人顾虑自己没有衣裳。   他的战友就充满友情地劝慰他谁说没有衣裳,我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又用大义来激励同伴国家出兵打仗,我们且把武器修理好,我和你面对着一个共同的敌人。   从诗中不仅可以看到兵士之间的友爱,也可以看到他们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心甘情愿地承担起重大牺牲的爱国精神。   诗歌音节短促,声调激昂,生动地表现了秦国兵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情景。   3主体与主旨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4注意   诵读这首诗,要注意全诗慷慨雄壮的基调。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   可是《毛诗序》却说《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   陈奂《诗毛氏传疏》也认为此亦刺康公诗也。   《诗经》固然讲究美刺,但这里明明是美,却被说成刺。   按其内容,当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   据今人考证,周幽王十一年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内讧,导致戎族入侵,攻进镐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遂奋起反抗。   此诗似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   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