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物田间实验与实习(栽培部分)
王伯伦 陈振武 主编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农 学 院
二○○三年二月
前 言
作物栽培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长期以来,这门课程都集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而且实践教学这部分往往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针对这一情况,农学专业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从1987年开始把作物栽培学、育种学、耕作学实践教学内容分离出来,独立成《作物田间试验与实习》课。
《作物田间试验与实习》课基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作物种类、分类与作物形态的识别,作物栽培基本操作技术;作物育种及杂交技术;作物栽培与耕作新工艺、新技术。本教材主要是介绍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最初由有多年经验的作物栽培教师朱佩华副教授、宾郁泉副教授、苏正淑副教授和王伯伦副教授编写
《作物田间试验与实习》独立成课程,实践时间比较短,建立和完善这门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索。新增补的水稻内容由王伯伦教授负责;作物多媒体部分由陈振武教授负责,并以8位教师提供素材而制成,现一并写入在内;文字整理由参编的黄元财老师负责,最后定稿由王伯伦教授审定。该教材有不足之处,希望同行不吝赐教。
目 录
第一章 作物的分类 1
第二章 旱田作物播种 3
第一节 播前准备 3
第二节 播种技术要点 11
第三章 主要旱田作物的形态识别与田间管理 15
第一节 禾谷类作物的形态特征 15
第二节 麦类作物的田间管理 19
第三节 几种分枝作物的形态识别 22
第四节 中耕作物田间管理的主要环节 28
第四章 作物生育过程调查 31
第一节 作物叶龄调查 31
第二节 作物株高调查 37
第三节 作物根量调查 40
第四节 作物生育时期调查 41
第五章 作物产量测定与产品品质鉴定 42
第一节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田间测产方法 42
第二节 作物增产潜力的估算 46
第三节 棉纤维工艺品质的鉴定及棉籽特征的考查 49
第四节 甜菜块根形态结构观察及含糖率测定 52
第六章 水稻的形态观察与田间管理 54
第一节 水稻种子鉴定及稻米外观品质分析 54
第二节 水稻育苗 56
第三节 水稻秧苗素质调查 59
第四节 水稻插秧 61
第五节 本田管理及调查 63
第六节 田间测产 68
第七节 收获 69
第八节 脱谷 69
第九节 室内考种及总结 70
第一章 作物的分类
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植物是其中之一。据资料介绍,现在地球上有记载的植物约有30万种,其中高等植物约有20万种,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有75000多种,但被人类利用和尝试的仅有2500多种,而人工种植的只有150余种,在农业生产中实际只有20余种植物被大量利用(不包括蔬菜),供给人类食用,提供了90%的粮食。
作物的分类有不同方法和标准,概括起来共有四种分类方法。
一、植物学分类
按植物科、属、种进行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国际上可以通用。例如,玉米学名为Zea mays L.,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即玉米为玉米属、栽培种,第三个字是命名者的姓氏缩写。
二、根据作物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按温度要求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作物其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30~35℃,如水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等;耐寒作物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约在1~3℃左右,最适温度为12~18℃,最高温度为26~30℃,如小麦、黑麦、豌豆等。
(二)按光周期反应分类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作物。凡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烟草等。凡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如麦类、油菜等。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称中性作物,如荞麦、豌豆等。定日作物要求日照长短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小时45分钟的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
(三)根据CO2同化途径分类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碳作物、四碳作物、景天科作物。三碳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三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在光下CO2的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这类作物有稻、麦、大豆、棉花等。四碳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其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 光呼吸作用也低,在较高温度和强光下比三碳作物的光合强度高,需水量低,这类作物有甘蔗、玉米、高粱、谷子、苋菜等。景天科作物, 晚上气孔开放,吸进CO2,与磷酸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