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 16(3) : 127132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          1           2*              3           4 
                        辛杭书  张永根  孟庆翔  irk E A  刘庆平 
    ( 1.  ,  150030; 2.  / , 100193; 
              3. ,   23842; 4. ,   33569) 
       选用普通尿素包被尿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氮源,以蒸汽压片玉米为主要碳源, 配制等氮 粮, 利用人工 
     瘤胃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 研究包被尿素在基于蒸汽压片玉米 粮条件下对瘤胃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组的干物质( M) 和有机物( OM) 消化率最高, 普通尿素组最低( P = 0. 02) , 包被尿素组居 
     中普通尿素组的氨态氮 NH N 质量浓度最高( 1.99 mg/dL) , 相比之下, 包被尿素组的NH N 质量浓度降低了 
                               3                                                     3 
     30.2%( 1.39 mg/dL) ,但仍然高于大豆分离蛋白组( 1. 04 mg/dL, P  0. 000 1) 各处理间的总挥发性脂肪酸 
     (T VFA) 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 0.72) ,但T VFA 中, 各挥发酸摩尔比在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5) , 相比 
     大豆分离蛋白组 粮, 普通尿素和包被尿素组具有较高的乙酸摩尔比例和乙酸/ 丙酸值(P  0.001) , 而大豆分离蛋 
     白组的异 丁酸摩尔比是其他2 种 粮的3.9~ 6. 8 倍;  粮处理间的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 MOEFF) 差异显著(P = 
     0. 05) , 与普通尿素组( 真可消化有机物的含氮量为11. 27 g/ kg) 相比, 包被尿素组提高了 15.6%( 真可消化有机物 
     的含氮量为13. 03 g/ kg) ,大豆分离蛋白组的微生物蛋白合成效率最高( 真可消化有机物的含氮量为 14.66 g/ kg)  
     由此可见,与普通尿素相比,  粮中添加包被尿素并未明显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但显著提高了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 
     成效率 
      尿素; 瘤胃发酵; 微生物蛋白; 连续培养 
      S 823; S 852. 2   2011)   A 
           Effect of polyurethane coated urea supplement on ruminal 
                 fermentationtraits and microbial proteinsynthesis 
                         1                   1                   2*           3                4 
           XINHangshu , ZHANGYonggen , MENG ingxiang , Dirk EA , LIU ingping 
              (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ef Cattle Research Center,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3. Granco Minerals Inc, Virginia 23842, USA; 4. International Ingredient Corp, Florida 33569, USA)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lyurethan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