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植物制药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國之植物製藥研究 植物製藥 (phytopharmaceuticals)在德國有著極高度的評價 ,而且在法律 上被視同傳統藥劑 ,主要原因有二,一為近五十年來醫藥業者及病患對於植物製 藥的喜好 ,二來醫藥界支持對提昇植物製藥品質的一些研究,如探求藥用植物或 植物製藥之作用原理 、標準化植物藥品製程及進行相關的臨床實驗等。 所以 ,從1980年迄今德國植物製藥之臨床研究項目已超過 300 種 ,包括山楂、 苦苣菜 、銀杏、連翹、棕櫚、蕁麻、卡瓦胡椒、大蒜、敗醬、七葉樹、稗子及檞 寄生等植物 ,這些研究評估植物製藥治療中度或嚴重疾病的療效 。有數個試驗顯 示 ,植物製藥具有與化學療法相當的成效,而且無其他副作用。有些試驗甚至發 現使用較少劑量的藥用植物即可產生與化學合成藥劑相同的效果 。 植物製藥被視為具多重功用 、加成或加強性功能,其作用機制及萃取方法, 與化學合成或純化學藥劑有許多不同之處 。雖然目前仍無法瞭解長期少量的使用 植物製藥是否仍會產生副作用 ,以及如何獲得最佳療效,但分子生物層級的系統 性研究正積極進行中 。 (台灣大學農藝系 林順福 摘譯自 1999 年 : 779-781 ) 基因改造魚類市場化之風險評估 利用遺傳工程技術改良魚類性狀在技術上已日趨成熟 ,至今為止,全世界已在 超過 35 種魚類(包含鮭鱒魚類 、塘虱魚、吳郭魚)上成功的進行基因改造 ,以增進 其生長 、抗凍等生理性狀。 其中以加拿大研究團隊於 1995 年所製造出的 「科學怪魚」 (Frankenfish)效果 最為顯著 ,也最為大眾所熟知,它是將生長激素基因轉殖於大西洋鮭魚(Salmo salar) ,所以具有快速成長的特性。Aqua Bounty Farms 公司嘗試申請美國食品及藥 物管理局之許可 ,以大舉進軍北美市場,但至今尚未取得許可,主要原因是無法提 出有效的實驗證據 ,證明基因改造鮭魚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負面的衝擊。 加拿大漁業海洋研究部與該公司研究群於 1999 年 ,發現轉殖生長激素的白鮭 (Oncorhynchus kisutch)與大西洋鮭魚食量普遍較野生種來得大 ,但是白鮭反應較野 生種來得遲緩 ,較易受捕食者的攻擊,而大西洋鮭魚反應則較野生種來得敏捷,較 不易受捕食者的攻擊 ,所以這種隨時處於飢餓狀態下的生長激素基因轉殖魚,在野 外下是否會與野生種競食 ,甚至消耗掉生態系中其他物種該分配到的食物,進而破 壞生態平衡 ,似乎存在著種間差異,必須進行更多的野外實驗來證明 。 另一方面 ,美國普渡大學研究群也於 1999 年以人類生長激素轉殖入闊尾 魚 (Oryzias latipes) ,卻發現雄性轉殖魚較野生種雄魚成長快速,且有較大的生殖交配 優勢 ;但其後代生命週期較短,容易在性成熟前發生死亡現象。若將基因轉殖魚與 野生種以 1:1000 比例在實驗室中蓄養 ,以數值模擬推算約在40 個世代後將會發生 族群滅絕現象 。這個研究結果清楚說明具有生長優勢的基因轉殖魚,若不慎流入大 自然中可能會與野生種競爭 ,甚至淘汰原有的野生族群。 故現今最可行的方案是以三倍體或性轉變方式 ,製造出不孕的基因轉殖魚 ,讓 外來基因無法流入野生族群的基因庫中 ,並將養殖方式由海上箱網養殖換成內陸封 閉式養殖 ,以免發生轉殖魚逃脫現象,徹底杜絕一切可能之風險。 (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 蕭崇德 、蔡懷楨 摘譯自 Nature 406 (6 July 2000) : 10- 12) 建立豬肉新形象--斷絕微生物侵染 以往因旋毛蟲 (Trichinellaspiralis)的關係 ,美國人必須將豬肉煮到幾乎咬不動, 才能放心進食 ,但如此一來,豬肉的風味就大受影響了。因此美國肉品委員會(NPPC) 、農部 動植物檢驗局(APHIS) 、食物安全檢驗局(FSIS) 、屠宰公會等與馬里蘭州的寄生動植物及傳染 病學研究室共同合作提出 「斷絕豬肉含微生物」之專題計畫,企圖建立豬肉可半熟或沙西米 式的新吃法 ,扭轉世人對美國豬肉的刻板印象。 首先 NPPC 鼓勵肉品廠商參加 APHIS 舉辦的提升豬肉品質之優良品管訓練 ,並對不受老 鼠 、野生動物

文档评论(0)

niupai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