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通报
·特约综述· BIOTECHNOLOGY BULLETIN ( )
2015, 31 4 :65-71
编者按 : 2014 年9 月19 日在中国科学院交叉学科中心举行了第60 期交叉学科论坛 “薯类重要农艺性状形成的机制与
调控”,许智宏院士作为大会主席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从事薯类研究主要单位的4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同围绕
如何利用组学技术推动薯类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研究、重要基因的发掘与农艺性状形成的机制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文作者基于研讨会专家的汇报和交流,结合薯类基础研究的新动态,阐述薯类研究的发展趋势。
我国薯类基础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张鹏
(1. 中国科学院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2.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
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资源植物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02)
摘 要 : 中国是世界上薯类生产大国,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薯类主粮化已成为保障
我国粮食安全的新措施,但其基础研究相对于 “大作物”如水稻、玉米等还存在较大距离。开展三大薯类 (木薯、甘薯和马铃薯)
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对推动薯类产业化意义重大,其中分子育种是其遗传改良的生长点和动力。从深化利用种质资源和基于基
因组信息的基因挖掘,以及薯类共性和个性生物学问题的联合攻关等重要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了薯类研究现状和趋势,旨为促进
薯类分子育种技术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甘薯 ;木薯 ;马铃薯 ;重要农艺性状 ;调控机制 ;育种;动态与展望
DOI :10.13560/ki.biotech.bull.1985.2015.03.002
Trends and Prospect of Basic Research on Root and Tuber Crops
in China
Zhang Peng
(1. , ,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Institute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Ecology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 , 200032 ;2. ,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Resources
, , , 201602 )
Shanghai Chenshan Plant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Shanghai
Abstract: China is the worl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