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Vol. 17, No. 2, 377–383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 *
陈文凤 王争艳 王 岩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北京 100083
摘 要 在动物社会依恋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基础上,研究者对人类依恋的神经生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致的结论是无论婴儿还是成人, 不安全依恋个体的心率、 皮质醇水平高于安全依恋的个体。 而在依恋系统 激活时婴儿和成人的脑电活动和大脑的功能定位研究却发现了不一致:较之安全依恋婴儿, 不安全依恋婴儿 的左侧前额大脑区域显示了较少的活动; 成人依恋类型的脑机制研究并无定论。 所有这些研究多为相关研究, 今后有待于在神经生物水平上对依恋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内部工作模式的意识和无意识性、 母婴依恋与成人依 恋的关系 (特别是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 以及母婴依恋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深入研 究。
关键词 依恋;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脑
分类号 B844; B845
对社会依恋神经生理机制的探讨最初来自对哺 乳动物母性行为和雌雄交配的研究,特别是在啮齿 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依恋的精神生物学研究方面, 成果更是丰硕。
在母性行为研究方面,研究者通常以鼠和猴为 研究对象,主要关注母亲看护中幼崽自主神经系统 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鼠模型是动物母婴依恋研究 的基础,其中最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是,早期生活中 相对单一的紧张性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 例如,幼鼠在出生两周内,与母鼠短暂分离(15分 钟会导致血液中皮质类固醇物质(corticosteroid 的升高,这种物质对分离焦虑有缓解作用。若与母 鼠的分离超过 3个小时,幼鼠体内血浆促肾上腺皮 质 激 素 (plasma adrenocorticomimetic hormone, ACTH 和肾上腺酮 (corticosterone 的浓度将增加, 直接的行为反应是幼鼠可能会对未来的刺激反应比 较敏感(Putnam, 2005 。
母亲看护对幼体的内分泌、神经生长和大脑发 育影响重大。研究人员发现:得到母亲高水平看护 的幼鼠其特定受体和海马类胆碱能神经的分布(与 学习和记忆有关明显增加。在灵长类动物模型的 研究中,通过对比母猴抚养的猴子和同伴喂养的猴
收稿日期:2008-8-15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习与 认知及北京市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资助。
通讯作者:王争艳, E-mail :hwzy@263.net 子, Suomi 发现它们在面对短暂分离时血液化学物 质、活动方式、肾上腺皮质、神经化学和行为反应 方面存在大量差异(Putnam, 2005 。也就是,母猴 喂养的猴子比与同伴一起长大的猴子对环境具有更 强的适应性。
在动物交配研究方面,研究者发现,催产素对 雌雄依恋有促进作用。由垂体分泌的催产素不仅对 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有重要的作用,更能促进雌雄 交配。 Carter 在依恋形成的生物模型中指出, 与依恋 对象的身体接触或维持亲近可以引发催产素释放, 而催产素可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ypothalamic -pituitary-adrenal , HPA 反 应 和 交 感 神 经 系 统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SNS 的反应,增加 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PNS 的反应(Carter, 1998,从而降低个体的焦 虑。
与动物研究相似,依恋理论认为婴儿面对现实 可能的威胁和危险时会向照看者寻求亲近以获得安 全感(Bowlby, 1982。在婴儿与母亲的分离阶段, 作为婴儿安全港湾的母亲一旦离开,对婴儿来说是 一种危险的体验,在婴儿感知到外界环境对自身的 威胁时,会自动激活依恋系统(Bowlby, 1982,与 此同时也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大脑处于激活状 态。由于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婴儿的依恋行为 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危险引发的神经生理反应也应 该存在差异。早期依恋研究者最初测量人类母婴依
-378-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
恋时就很注重对不同依恋类型的生理反应差异的研 究。后来, Hazan 和 Shaver (1987把依恋研究拓展 到成人,即婚恋依恋,在恋人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 的情感联结,伴侣也给另一方提供安全的港湾。在 成人研究中,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个体在压力条件 下有不同的反应,依恋焦虑的个体为了维持依恋系 统的激活容易产生和夸大消极情绪状态;回避的个 体容易忽视危险事件,抑制可能激活依恋系统的与 危险相关的想法或情绪。那么不同依恋类型个体的 神经机制有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是如何测得的 呢?本文将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风防排是烟工程合同.doc VIP
- 不同层级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pptx VIP
-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邹逢兴部分习题答案.doc VIP
- 幼儿园课件::认识少数民族.pptx VIP
- DELIXI德力西CJX2s说明书.pdf
- YV100XG机器FAMF校正培训教材.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硫酸钙晶须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 (高清版)DB62∕T 3237-2023 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标准.docx VIP
- (四检)厦门市2025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 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2025年220KV输电线路施工组织措施及施工方案1.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