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运算放大器电路固有噪声的分析与测量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关键词:Butte
■ 德州仪器 (TI) 公司高级应用工程师 Art Kay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的介绍仪表放大器 (INA) 对小差动信号进行了放大。大多数 INA 都包括若干个电阻和运算放大器 (op amps)。虽然可以使用分立组件来构建这些 INA,但是使用单片集成电路 INA 的优点颇多。使用分立组件很难达到单片 INA 的精度和尺寸。就仪表放大器而言,三运放INA 是最流行的拓扑结构。为了理解 INA 增益方程式,必须首先理解输入信号中的共模和差动组件的正式定义。共模信号是 INA 两个输入端上的平均信号,差动信号是两信号之间的差。因此按照定义,有一半的差动信号会高于共模电压,一半的差动信号会低于共模电压。将上述共模和差动电压信号源表示法应用于 三运放INA,并对增益方程求解。通过分离输入级和输出级,将简化这一分析过程。这就允许单独分析每一半,从而可以在后期将二者整合,以得出全部的结果。在图1中对称地将输入级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离后开始进行分析。放大器的每一半均可视为一个简单的、非反相放大器(增益= Rf/Rin +1)。请注意,增益设置电阻也被分成了两半,因此每一半的增益为:增益= 2Rf/Rg+1。请注意,共模电压 (Vcm) 向放大器每一半输出端的转移。图1 三运放 INA 输入级分析图 2 显示了 INA 输出级的分析。该放大器拓扑通常被称为差动放大器 (diff-amp)。为了分析输出级,将放大器分为了两半,对每一半进分析并使用叠加将两个分析结果整合。放大器的上半部分是一个简单的反相放大器,增益为 -1:Vout=–Vin。图2 INA 输出级的分析图 2中放大器的下半部分是一个非反相放大器,其分压器连接至输入端。请注意放大器的下半部分有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入端 (Va1) 源自输入级,另一个输入端源自 (Vref) 参考引脚。分压器(R4 和 R6)将两个输入端除以 2。非反相放大器的增益为 2:R5/R4 +1。Va2 和 Vref 处的总增益为 1:分压器增x 非反相增益= 0.5 x 2 = 1。图3 开始 三运放INA 分析将图2中放大器的两半部分的结果整合起来可以得出差运放大器的方程式: Vout = Va2 – Va1 + Vref。接下来,把图 1和图 2中最终传递函数的结果整合。请注意所有的增益都位于第一个级,第二个级将第一个级的差动输出转换成了一个单端信号。参考电压直接添加到了输出端(参考信号增益=1)。三运放仪表放大器的噪声模型图 4 显示了 INA 示意图中运算放大器的噪声源。请注意每一个电阻还具有一个与运算放大器噪声源有关的散热噪声。可以将所有这些噪声源在 INA 输入端作为单信号源归并在一起,或作为 INA 输入和输出级两个噪声源归并在一起。图 5显示了具有一个或两个噪声源的简化噪声模型。图4 INA示意图中运算放大器的噪声源图 5 顶部的两级模型具有一个输入级 (Vn_in) 电压噪声源和一个输出级 (Vn_out) 电压噪声源。Vn_RTO(输出电压噪声)识别整个 INA 的输出噪声。要计算噪声 Vn_RTO,可以将输入噪声方和根乘以增益和输出噪声相加(请参见图 5中的方程式 5 )。要计算输入噪声,可以将输出噪声除以 INA 增益(请参见图 5 中的方程式 6)。图5 一级或二级简化噪声模型图 6显示了 INA333 的频谱密度曲线。请注意该图显示了输入级噪声和输出级噪声的两个独立的曲线。要使用该曲线,请使用图 5 中方程式 5 和方程式 6 将输入级和输出级噪声整合在一起。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方程式 5 包括在了频谱密度曲线中。图 6 中表格说明了输入级噪声如何在高增益时成为主要噪声(例如:就 100 和 1000 增益而言,输入参考噪声为 50nV/rtHz)。图6 INA333 的频谱密度曲线一些频谱密度曲线将输入级和输出级噪声整合到了一条曲线中。图7 所示的INA128 噪声频谱密度曲线将输入和输出级的噪声整合到了一条曲线中。请注意,在不同增益时有多条曲线。就低增益而言,输入和输出级噪声都很明显(1-10 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