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回避、善解套-精选课件(公开).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巧回避 善解套 一、如何“回避”有奥妙 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上,总会有记者问一些敏感问题或发言人不便回答的问题,有时记者甚至可能会在问题中设圈套。 外交部一发言人说,有些记者提问角度有时很刁,有时甚至是陷阱,一不小心你就会掉进去。碰到这种情况,就应该设法回避。    回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话回避 用这种方式回答记者提问,表面上看似乎回答了记者的问题,但实际上,说的都是空话,没有任何实质信息。比如有人问你,在***问题上,你支持老王还是老李?你回答:谁是正确的我就支持谁。对方又问,那谁是正确的一方?答:谁坚持真理谁就是正义的一方。到底支持谁?天知道!   有一次,一记者问陈毅外长:“中国第三颗原子弹何时爆炸?”   陈外长回答:“中国爆炸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 在1994年9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发言人陈建: “邓小平先生会不会出席十一国庆 活动?”   陈建回答:“邓小平同志是否出席,以及参加哪些国庆活动— 我跟你们一样,会在10月1日的报纸上看到。” (二)开玩笑回避 顾名思义,即用开玩笑的方式回避记者的敏感问题。既没有提供信息,又不让记者难堪。   1960年,中国打下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一外国记者在记者招待会上问陈毅副总理:“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中方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的 ?”  陈毅同志笑着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 ”   记者听后哄堂大笑。这个问题涉及国家军事机密,显然只能回避。 陈毅副总理用这种方式巧妙地避开了这一敏感问题。   一位记者在中国奥运代表团抵达雅典后的首次新闻发布会问副团长崔大林:“如果不出意外,中国的奥运会金牌总数将在本届超过一百枚,第一百枚金牌有可能出现在哪个项目上 ?” 崔大林答:“我刚才脑子里过了一遍电影,但没有查到有关资料。” “我认为中国的第一百枚金牌可能会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体操、举重等项目上产生。”   这个问题要回答确实不容易,但崔大林用这种方式,在记者们的笑声中,回避了这个问题。 (三)转意回避 既故意转换概念或转移论题来回避对方的问题。 1995年8月22日是邓小平91岁寿辰,适逢外交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 有记者问陈建:“今天是邓小平91岁诞辰,关于他的健康状况的说法是不是还是那样没有变化?” 陈建答:“变化当然是有的,他又长了一岁。”   一位发达国家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国家大使:“贵国的死亡率想必不低吧?” 大使答:“同你们国家一样,每人死一次。” (四)使用“模糊语言”进行回避 就是故意把话说得不明白而达到回避的目的。看似回答了提问,但实质上却没有。模糊语言的优点是灵活自由,表述留有余地,可进可退,利于掌握主动。一般在当问题太敏感,没法正面回答,或有些问题不便回答,但发言人在台上又不能不说点什么时采用。  曲啸先生在访问美国时,一记者问他:“曲先生,您对美国有何感想?”                   曲啸答:“美国毕竟是美国。” 1945年,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代表团访问美国。有一记者问莫洛托夫:“苏联有多少原子弹?” 莫洛托夫回答:“足够!”。 (五)进攻性回避 这种回避方式,不是一味消极应付,而是在回避对方问题的同时主动出击。具体做法是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予理睬,或语焉不详,而重点在表达我方对有关问题的立场上。 一记者问发言人孙玉玺:“据报道,俄于17日发射两枚核导弹,俄海军表示此举针对美国的NMD计划,你对此有何评论?” 孙玉玺回答:“关于俄导弹试验的具体情况,我并不清楚。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企图修改反导弹条约,发展NMD。其直接后果将是破坏战备稳定,并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最终结果是损人不利己。” 这样回答既避免了对俄罗斯方面的举动直接发表评论,又批评了美国,并表明即使俄罗斯发射了核导弹, 也是美的行为造成的。 1999年美国对南斯拉夫军事行动前后,西方媒体和政府都指责南斯拉夫联邦部队卷入了对科索沃平民的屠杀,记者经常问中方对此问题的看法,中方的回答一直是:“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的内政,应由南人民自己解决。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一记者突然向发言人孙玉玺发难:“那么中方是否认为,南斯拉夫政府对平民的屠杀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 孙玉玺答:“你说的这一情况现在还有待核实。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是,南斯拉夫大批平民在北约的空袭中伤亡,大批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这个问题比较刁钻,不好回答,但孙玉玺这么处理不仅轻松地避开了关于屠杀与否的问题,并且有力地揭露了美国的军事行动造成了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六)不回

文档评论(0)

saodishenseng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