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四节中国文化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道家与儒家的互补 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都是中国的本土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流派,道家与儒家有其互相一致互相借重互相补充的一面,也有其互相区别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一面。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道儒两种文化精神一直都从不同的侧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同时,它们自身也在互相影响。这里所讲的互补,不仅指它们对共同构筑民族文化所起的作用,而且指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这种互补不仅是一种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一个社会实践的复杂过程和内在人格的复杂表现。 儒道互补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先秦道家和儒家的理论,就其本身的理论体系而言,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哲学的重大问题上,儒道互相矛盾对立之处,都无法彻底驳倒对方,这实质上为 香巴拉西南风情:儒道深深 云南龙氏家族旧宅(杨万云摄影) 儒道互补留下了天然的契机。 儒家的文化是一种伦理性的文化和道德性的文化。儒家要让人们成为道德的践履者,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仁义礼智信的轨道上,最终成为仁人、圣人。用性善说,认定这些道德规范就是人的天性。这样,人们践履道德实际上也就是遵循自然 之道。 儒家理论为自己留下的难题是,如何证明仁义礼智信是人的天性?倘若果真是天性,为什么人们在对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认同上会发生极大的偏差,甚至是相反的看法?如果不是强有力的灌输熏陶,人们在践履道德时为何觉得如此为难? 面对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圣人以人为刍 狗”的说法,儒家理论的底气显得不足。 儒道互补的理论过程 [清]丁云鹏:儒释道三教合一图 老子和庄子则以道为本原,以道为总则,对天、地、人三个层面作了理智而清醒的探讨。道家的道是“象帝之先”的身份,又是无所不在的法则。这并没有降低人的地位,而是把人看成宇宙自然中与其他事物平等的一员,人并不需要一种特殊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何况现实的仁义礼智信都染上了浓烈的人为痕迹。天道自然,人道亦自然,以天道支配人道, 人道就应指向自然。 然而,老庄的观点也并非无懈可击。首先,人毕竟不会甘心完全等同于万物;其次,人无法舍弃语言、文字、工具等;再次,没有人能保证每个社 会成员、社会集团都虔诚地皈依 大道,国家也不可能自然无为地 来面对武力侵犯,以维持自己的 生存和发展,没有任何杀伤力的 道不能成为治国的根本方略。 由此看来,儒家和道家在如 何认识天、地、人及其相互关系 这个哲学的根本问题上,都存在 难以克服的理论缺陷,留下了进 行互补的期待。 儒道互补 被建筑学家认为是儒道合流风格的无锡寄畅园 汉代的董仲舒看到了儒道之间的互补关系,看到了儒学难以克服的缺陷,大胆把阴阳五行学说引进到儒学之中,吸收了道家的自然说内核,提出了天人感应论。汉武帝将儒学上升为官方思想,大倡经学,张扬名教。于是,魏晋玄学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乘势而起,以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作为研讨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把儒学和道学融合起来。 王弼以哲学论证的方式,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观点:“夫事有归,理有会。故得其归,事虽殷大,可以一名举;总其会,理虽博,可以至约穷也。譬犹以君御民,执一统众之道也”。把万事万物之理,置于“道”的统领之下,把儒家的德同道家的道统一起来,以此指导社会政治,完成以道释儒、引儒入道的理论建构,进行了儒道互补的理论尝试,要求人们把名教看成人性的自然,从而自觉地恪守名教规范。 魏晋儒道合流 [资料注释] 王弼(226--249) ,三国魏玄学家,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强调“贵无”而“贱有”,并从本末、体用、动静、一多等关系上来论证“以无为本”。认识上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思想。从“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 如果说王弼是扬道抑儒,阮籍、嵇康则为是道非儒。他们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以道家的玄远,否定儒家的务俗。他们痛恨现实生活中司马氏借名教篡夺曹魏政权的卑鄙行径,而走上“薄汤武而非周礼”的道路,并采用放诞旷达、饮酒服药的竹林归隐方式对黑暗的现实进行反抗和回避。 玄学后期代表郭象看到了阮籍、嵇康理想色彩过浓、放诞难为世范的弊病,提出“名教即自然”,把道家“神人”与儒家“圣人”统一,指出“夫神人者,即今所谓圣人也”。郭象立足“独化”,指向“玄冥”的人生大道。在他看来,俗务同样能体现玄远,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妨碍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照名教行事而自然即得,使儒家的思想得到了补充。 儒道合流 [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宋明理学杂糅儒道,且将佛学拉入。他们把传统的伦理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