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人格.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弗洛伊德的后继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一些修正: 第一、这些理论强调自我的力量,不再过分强调性,本能,决定论而把重点放到目标、创造性和自我指导方面。 第二,后弗洛伊德时代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学者将儿童的社会关系看作是正常或异常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论者提出了更为积极的人格理论。他们认为人是积极主动、追求自我实现的健全的机体,自我实现是人性的本质。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以个体的自我为中心展开的,所以常常被成为人格的自我论。 ??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经验中一切有关自己的知觉、认识和感受。 在二十世纪初,心理学者拒绝接受此一概念,在二十世纪中叶,因受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努力才被接受。 Carl Rogers (罗杰斯)认为在个人思想和经验中最重要的部份是对“我”的看法,即自我概念。它会影响个人如何去认知周遭的世界,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镜子测试” 自我概念的发展 文化对自我概念发展的影响 马斯洛的人格自我实现理论 ? 1.自我实现观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精髓, 自我实现(self actualization)是指个体趋向完美、趋向实现、趋向自我的保持与提高的倾向。它是激发个体行为和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个体之所以有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 传说中的旺夫女面向。 * 第12讲 人格 主要内容 什么是人格? 类型论 特质论 人格是怎么形成的? 人格的遗传 人格的心理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人本主义理论 人格的自我理论 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如何测量人格? 客观测验 投射测验 人格 定义: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行为模式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特点 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稳定性:“青山移改,本性难移” 功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内涵 类型论 特质论 类型论 定义:通过几种截然不同的类型对个体进行分类。 起源:类型论最早起源自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希氏学派认为疾病乃体内四液失调之结果,倘若为体格强健者,则四液之量均等。当四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及黏液)之量失调时,人即生病,直至回复平衡,方告痊愈。 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Galen)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希波克拉底 体液说 体液说 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虽然没有经受住科学检验的考验,但流行了几个世纪。 体型说 1942年,威廉·赛尔顿(William Sheldon)提出体型说。认为体型与人格存在相关。 内胚层型(胖、柔软、圆润):放松的,喜欢吃东西,喜爱社交 中胚层型(肌肉发达、强壮):充满能量,有勇气,有过分自信倾向 外胚层型(瘦长、虚弱):有头脑的,爱好艺术的以及内向的。 如果希波克拉底的理论一样,赛尔顿关于体型的学说也被证实几乎同个体行为几乎没有相关(Tyler,1965) 出生顺序说 弗兰克·沙洛威(Frank Sulloway,1996)提出基于出生顺序的现代人格类型理论。 该理论的重要假设:后出生的孩子喜爱创新而头生儿安于现状。 原因:在与父母的关系中,头生儿的位置是现成的,他们直接要求父母的爱和关注,通过认同和遵从服从来寻求保持最初的依恋。而后出生的孩子就要在先前出生的孩子还没有占到主导地位的领域里占有优势,所以后出生的孩子通常对经验持有开放性的态度。 A型- B型人格 两位临床医生弗里德曼(Friedman)和罗森曼(Rosenman)(1959)提出A型-B型行为模式的概念。他们发现冠心病患者普遍具有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 A型行为模式:冠心病患者大多有强力的成就努力、竞争性强、说话元气旺盛、精力充沛、有时间紧迫感。这些行为模式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属于“冠心病易感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被称为A型行为模式。 B型行为模式:与A型行为模式相对应的就是B型人格模式,主要表现是比较松弛、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能容忍,没有时间紧迫感等。 A型-B型行为模式也称为A型-B型人格,不过这种名称并不十分确切,因为A型-B型人格并不是个体的整个人格面貌而是一组与冠心病发病率有关的特定行为模式。 场依存和场独立人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 A. Witkin)为了研究飞行员怎样利用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和视觉见到外部仪表的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专门设计了一种可以摆动的座舱。舱内置一座椅,当座椅倾斜时,

文档评论(0)

558955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