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服务品质.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RP 顧問服務品質 與客戶滿意度之研究 指 導 教 授:郭倉義博士 研 究 生: 廖震昌 97年10月 研究目的 探討顧問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於企業導入ERP系統所扮演的關鍵性角色 。 探討影響ERP顧問服務品質的重要因素。 產品 / 服務交換 (product / service exchange) 財務交換 (financial exchange) 資訊交換 (information exchange) 社交交換 (social exchange) 合作 (cooperation) 適配 (adaptation) 分析並驗證ERP顧問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及使用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之影響。 研究步驟與流程 文獻探討 Gronroos 於1984年提出technical–functional service quality 研究框架,他主張服務品質的感知應該分成兩個總稱的構面: Technical quality (what is provided) Functional quality (how the service is provided) Gronroos 隨後於1990年更進一步的定義了六個特定的構面(professionalism and skills, reliability and trustworthines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ccessibility and flexibility, recovery, and reputation and credibility),讓感知服務品質能夠進行量測. 文獻探討 在1980年代中期,北美的許多學者對於感知服務品質的塑模亦有所進展, 其中Parasuraman et al.於1985年在他的研究當中發展出了“缺口”模型及感知服務品質的10個影響構面,這些構面隨後於1991年他以SERVQUAL量表進行量測及重新定義成5個構面 Lapierre and Filiatrault於1996研究發現於感知專業服務品質的研究上, SERVQUAL量表應用在Parasuraman et al的五個構面中其中有兩個構面是有問題的,會造成混淆而含糊不清. 保證 (Assurance)構面 可靠(Reliability)構面 SERVQUAL量表比較少應用於感知B2B專業服務品質的研究,因為他比較難以清楚的區分技術(technical) 品質及功能(functional)品質之間的差別. 文獻探討 DeLone and McLean(2003)認為整體性的服務品質來自於服務本身的提供者,無論是企業內部的資訊部門或是其他組織單位(如:ERP 供應廠商及顧問)或者是採取外包方式的網際網路業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提供不當的服務支援品質將導致顧客的流失及收入的減少。 DeLone McLean, 於1992於其資訊系統成功模式(IS Success Model)的研究當中強調資訊品質(Information quality)及系統品質(System quality)是影響顧客滿意度及使用意圖的自變項目之後,於2003年的DM的修正模式當中增加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一項。 研究架構 參考Ka-shing Woo and Christine T. Ennew “Measuring business-to-business professional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8 (2005) 1178-1185 該文獻採用 International/Industrial Marketing and Purchasing Group (IMP) 互動模式 (e.g., Ford, 1997; Ha°kansson and Snehota, 2000)作為研究的基本架構。 IMP互動模式對於感知服務品質於雙方關係上總共定義了四個交換影響構面(包括 : product/service exchange, financial exchang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ocial exchange)及兩個交易條件觀點的影響構面(i.e., institutionalization/ cooperation and adaptation) 。 研究架構 與過去的研究非常一致性的, IMP互動模式提出了一個階層因素的架構以外,其與客戶滿意度及使用行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