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准曲线法示意图 2. 标准加入法 对于比较复杂的样品溶液,有时很难配制与样品组成完全相同的标准溶液。这时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取若干份等量的待测试样溶液,分别加入浓度为0,c1,c2,c3…的标准溶液稀释到同一体积,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加入的待测元素浓度为横坐标,对应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A-c曲线图,该曲线与横坐标轴相交,交点至原点的距离即为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的浓度。标准加入法可消除基体效应的影响,但不能消除背景干扰。应用标准加入法时,待测元素的浓度应在通过原点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以内,并且应该扣除试剂空白。 标准加入法示意图      ?  A0 = K cx    A1 = K(cx + c1) 两式相除: 例题:测定血浆试样中锂的含量,将三份0.500mL血浆样分别加至5.00mL水中,然后在这三份溶液中加入(1) 0?L, (2)10.0 ?L, (3) 20.0 ?L0.0500mol/L LiCl标准溶液,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得吸光度A分别为(1)23.0,(2) 45.3, (3)68.0。计算此血浆中锂的质量浓度。 解: 则:血浆中锂的浓度为: 3. 内标法 内标法是在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元素,测定分析线与内标线的吸光度比,并以吸光度比值对待测元素的浓度作图。由于所选内标元素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原子化特性,内标法可消除在原子化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如气体流量。火焰特性、石墨炉温度等)变化而引起的误差。但是,使用内标法定量必须采用双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 4.7 原子吸收分析应用实例 (一)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的镉、铊、铟、银 (二)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新疆出口番茄酱中的铅和镉 (三)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4.8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定义: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以原子在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发射光谱分析法。 优点:它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分析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一般来说,分析线波长小于300 nm的元素,其AFS有更低的检出限。谱线简单,光谱干扰少;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7个数量级;由于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发射的,容易制作多道仪器,因此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目前多用于砷、锑、铋、汞、硒、碲、锡、锗、铅、锌、镉等元素的分析。 (一)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及其类型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辐射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即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发射过程立即停止。 1. 共振荧光 气态原子吸收共振线被激发后,再发射与原吸收线波长相同的荧光,即是共振荧光。它的特点是激发线与荧光线的高低能级相同,其产生过程见图 (a) 中A部分。如锌原子吸收213.86 nm的光,它发射荧光波长也是213.86 nm。若原子受激发处于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然后再发射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此种原子荧光称为热助共振荧光,如图 (a)中B部分。 原子荧光的产生过程 2. 非共振荧光 当荧光与激发光的波长不同时,产生非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又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反Stokes荧光。 (1)直跃线荧光 激发态原子跃迁回到高于基态的亚稳态时所发射的荧光。由于荧光的能级间隔小于激发线的能线间隔,所以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如Pb原子吸收283.3 nm的光,而发射405.7 nm的荧光。它是激发线和荧光线具有相同的高能级,而低能级不同。 原子荧光的产生过程 (2)阶跃线荧光 有两种情况,正常的阶跃荧光为被光照激发的原子,以非辐射形式去激发返回到较低能级,再以辐射形式返回基态而发射的荧光。显然这种情况下,荧光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非辐射形式为在原子化器中原子与其他粒子碰撞的去激发过程。热助阶跃荧光为被光照激发的原子,跃迁至中间能级,又发生热激发至高能级,然后返回至低能级发射的荧光。如铬原子被359.3 nm 的光激发后,会产生很强的357.8 nm荧光。 原子荧光的产生过程 (3)反Stokes荧光 当自由原子跃迁至某一能级,其获得的能量一部分是有光源激发能供给,另一部分由热能供给,然后返回低能级所发射的荧光。其荧光能量大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