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鉴赏诗歌语言专题复习教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语言”专题复习教学案 一、考查方向 1、品位关键词语(含义和表达作用) 2、理解关键诗句(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析诗眼、析炼字(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考查类型 (一)、炼字类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他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求品位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得把该字放回句中,并结合全诗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形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动词——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 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炼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例1:“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这是王驾写的《晴景》,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去“飞来”而改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3、词性改变的活用词——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 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 ?? “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 ??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 4、特殊词(板书):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c.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

文档评论(0)

99888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