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很显然,西南地区湖泊水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人类活动对湖泊水质的影响已达到十分显著的程度,但湖泊水体仍变化不大,表明对于水量补给充沛的湖泊,人类活动对湖泊水域的影响并不显著,或者说人类活动对云南湖泊水量的影响还没有达到显著程度。 西部人类活动对湖泊影响最显著的地区是干旱内陆区和内蒙古地区。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过去100年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尾闾湖泊也逐渐趋于退缩,尤其是1949年以后,随着耕地面积的显著扩大、人口的明显增加,湖泊也加速萎缩,罗布泊、艾丁湖等尾闾湖泊就是在此影响下先后干涸的。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甘肃河西内陆河尾闾湖在1950年代末迅速萎缩,在1960和1970年代先后干涸,如石羊河之野猪泽、黑河之居延海均是伴随着人口增长分别使得其上游的威武绿洲和张掖绿洲扩大而导致湖泊干涸的结果。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内蒙古乌梁素海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兴修水利 围湖垦地 工农业污染富营养化 加速沼泽化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进一步从宏观尺度来看,新疆大规模垦荒发生在1949年至1960年代初,1960年代所反映出的湖泊大幅度萎缩也正是由此开始,并持续到1980年代。内蒙古三次较大规模的垦荒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前的1950s-1970s,1970年代湖泊面积显著减少,1980年代达到谷底。 新疆和内蒙古累计开垦荒地情况 提 纲 中国西部湖泊变化概述 中国西部主要湖区湖泊变化特征 主要驱动因素分析 结论与问题 结论与问题 过去50年蒙新和青藏湖泊变化(西北湖区)以水域面积消涨为主要表现形式,云贵高原湖泊(西南湖区)以水环境恶化为主要特征。 西北湖区前30年湖泊整体处于显著的萎缩期;近20年湖泊趋于扩张,其中新疆湖泊扩张最为显著,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有增有减,但整体上较前30年萎缩速度显著减缓。就50年尺度来看,湖泊整体上呈减少趋势。 西南湖泊前30年湖泊水位相对稳定,水环境整体变化不是十分显著,但近20湖泊水域面积略有下降的同时,主要表现为水环境的显著恶化。 结论与问题 影响西部湖泊变化的宏观控制因素为气候变化,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的加速和局地性主导。 就区域性影响而言,青藏高原湖泊变化主要以气候因素为主,蒙新高原湖泊消涨主要表现为气候影响下的人类活动作用显著,云贵高原湖泊水环境的变化主要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 结论与问题 1950s-1970s既是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开荒垦地的高峰期,同时两地降水也呈现相对减少的总趋势,气候与人为因素孰轻孰重很难确定其影响程度。 升温导致的冰雪融水增加和降水增加形成的径流增多对湖泊的贡献和影响程度孰轻孰重目前还不太清楚。 西部泊面积减少400km2/a,主要发生在高寒、干旱区,其对西部地区水循环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 一、湿地退化的概念 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是人类对湿地自然资源过度地以及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下降以及实地生产潜力衰退、湿地资源逐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二、湿地退化的机理 湿地退化和受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其内在实质是系统结构的紊乱和功能的减弱,而外在表现上则是生物多样性下降或丧失以及自然景观的衰退。 巴音布鲁克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 脆弱生态系统—湿地生态恢复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 废水处理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氧化塘技术) * 生物修复技术(原位或异位修复、生物操纵、生物控制和生物收获技术) 湿地恢复 与修复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污染物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包括利用植物固定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利用植物净化水体和空气、利用植物清除放射性核素和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共存体系净化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等方面。 1、植物修复技术的类型 ⑴ 植物萃取技术 指金属积累植物或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的金属萃取出来,富集并搬运到植物根部可收割部分和植物地上纸条部位的技术。如:芸苔属植物、油菜、工业用大麻,可超量富集砷。 ⑵根际过滤技术 利用超积累植物或耐重金属植物从污水中吸收、沉淀和富集有毒金属的技术。如:向日葵及各种水生植物如宽叶香蒲等。 ⑶植物固定技术 利用超积累植物或耐重金属植物降低金属的活性,从而减少重金属被淋洗到地下或通过空气载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