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性危害 指医务人员在消毒、洗手、治疗、换药等操作过程中接触的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物及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 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菌素、麻醉废气等 消毒剂: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 臭氧 清洁剂 医疗废弃物:橡胶、水银和PVC产品 物理性危害 指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接触---- 放射线、 激光、 锐器、 噪音、 电、热、冷、 电器烟雾、 紫外线、 粉尘等各种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社会心理性危害 护士工作倦怠 护士职业社会认同率低 倒班 超负荷工作 长时间面对患病和意外伤害以及死亡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医院内暴力 据WHO1999年的报告 来源 : Simonsen L, et al,Unsafe injection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transmission of bloodborne pathogens:a review.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99,77:789-800 每30秒种 在你和你的同行中便会发生一次事故 便有一名医护工作者被污染针头扎伤 每年将有近有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 HIV的发现迫使我们对血源菌引起重视 据《世界卫生 组织和联合国爱滋病合作项目》公布数据: 2000年全球有530万人感染HIV,1999年死亡300万人。 全球爱滋病感染总数3610万人,死亡1880万。 估计中国已有60万人感染HIV。 2000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血源菌的传播: 血源菌是在血液中发现的致病微生物,它通过血液和被感染的体液得以传播。 需通过皮肤或粘膜破裂才能进入血液引起感染 不同的血源菌引发感染所需的数量不同 特定环境决定感染类型 血源菌的浓度:1-100个病毒微粒/ml感染HIV血液 1亿个病毒微粒/ml感染HBV血液 血源菌存活的环境:如HBV在体外存活数天,HIV对外界环境(热、空气)敏感,离开人体不能存活 何种器械容易导致事故? 1988年出版了一份由各种器械造成针刺伤害概率的评估报告,共有326例事故,其中32例起源于静脉穿刺针。 注射器针刺事故发生比率:6.9/100,000 静脉针针刺事故发生比率:18.4/100,000 职业危害风险的相关因素 刺伤相关因素 病人相关因素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 刺伤相关因素 刺伤深度:深度刺伤引起的感染大于浅 度刺伤。 使用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数量: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于解剖刀。 接触路径: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 病人相关因素 相关疾病阶段 与重度感染HIV的患者接触被感染的机率更大。 血液中病毒存在的浓度 受病人所接受的抗病毒 治疗类型和用药剂量有关 医务人员相关因素 整体健康状况: 医务人员总体健康状态决定接触时被感染的可能性 HIV/HBV/HCV在病人群体中的普遍性 接触的频率 坚持采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安全措施 接触感染风险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 HIV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 (1996年 美国) 111 1 5 1 2 2 6 11 28 0 16 7 12 10 3 7 可能发生感染 3 2 外科技术人员 3 1 透析室技术人员 3 1 呼吸内科 8 1 女管家/保洁工 10 0 急救人员/医士 163 52 总数 1 0 其他工作岗位 5 0 技术人员/理疗师等 6 0 外科医师 17 6 非外科医师 49 21 护士 3 3 非临床实验室技师 32 16 临床实验室技师 13 1 家庭护理员 3 0 尸体防腐/太平间医务人员 7 0 口腔科医师(包括助理) 合计 已确诊感染 工作类型 HIV在医务人员中的感染 (1998年 美国) 134 4 10 2 3 2 6 12 33 0 16 12 14 12 2 6 可能发生感染 4 2 外科技术人员 4 1 透析室技术人员 3 1 呼吸内科 13 1 女管家/保洁工 12 0 急救人员/医士 188 54 总数 4 0 其他工作岗位 10 0 技术人员/理疗师等 6 0 外科医师 18 6 医师非外科系统 55 22 护士 3 3 非临床实验室技师 32 16 临床实验室技师 15 1 家庭护理员 3 1 尸体防腐/太平间医务人员 6 0 口腔科医师(包括助理) 合计 已确诊感染 工作类型 国内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高危部位的防护 手术室、供应室、急诊科、内镜室、血透室、移植病房、肿瘤科、ICU等 加强防护材料的供应与防护设施的完善 一般防护设备、特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