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及其净化技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011年6月                          洁净与空调技术CCAC                                第2期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及其净化技术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制冷技术研究院  肖德玲 * 袁  琪  岳  锐 摘  要 概述了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来源及危害,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综述去除PM10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出:电离净化比过滤净化去除粉尘效率高,风阻小。关键词 室内空气品质;可吸入颗粒物;净化 Air Cleaning Technology and harm of PM10 Xiao Deling, Y uan Qi and Y ue Rui Abstrac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door air quality are summarize, and the source, damage and actuality of our country and foreign of PM10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t the same time, summarize the methods to dispose of PM10, and draw a conclusion by test that purification performance is good and air resistance is low of ionic-driven air purification than filtraction. Keywords Indoor air quality (IAQ; PM10; Purification 肖德玲,女,1976年3月,硕士,工程师519070 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789号136******** E-mail: dlxiao3130@ 收稿日期:2011-3-18 0    引言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很多,从参数的类别来看,物理方面的主要有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新风量等;化学方面的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臭氧、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等;生物方面主要有菌落总数;放射方面主要是氡。 其中粉尘是大部分危害物的载体,如果能有效清除粉尘,则大部分有害物可以随之去除。粉尘粒径不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不同,粒径越小危害越大,越难去除,同时这些污染物长期累积在空调蒸发器上,对空调的性能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故本文重点介绍粉尘及其去除方法,并进行实验分析。 1    可吸入颗粒物简介 1.1  可吸入颗粒物的特征 空气悬浮颗粒是空气中固体和液滴的混合物。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 μm 的颗粒物(某个气溶胶粒子在空气中沉降时的滑流速度,与密度为1 mg/m 3 的球体在相同的空气动力学条件下沉降的滑流速度相等时,此球体的直径称为该气溶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即PM10。 颗粒最重要的物理特征包括颗粒数密度及颗粒数密度分布、质量浓度及质量浓度分布、吸湿性、挥发性、带电性及单个颗粒的表面积和形状。其中,粒径是决定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颗粒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及其最终进入人体部位都取决于粒径。颗粒的粒度分布主要包括质量浓度分布和颗粒数密度分布。极细颗粒物往往占颗粒总数量的绝大部分,而其质量所占比例却非常小。如在以机动车尾气为主要污染源的城市环境中,80%以上数量的颗粒都是极细颗粒[1]。因此,对于极细颗粒,其主要量化指标为颗粒密度;而对于粗颗粒,其主要量化指标应为质量浓度。图1、图2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空气颗粒粒度分布中颗粒数量和质量关系的例子[2]。 颗粒化学组成与健康影响的关系也非常大,决定了呼吸道或人体可能出现何种不良反应。以人为源产生的高浓度痕量元素和有毒物质、天然源产生的放射性都与非常小的颗粒有关。 图1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城市颗粒物密度分布 图2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城市空气质量浓度分布 颗粒化学组成与健康影响的关系也非常大,决定了呼吸道或人体可能出现何种不良反应。以人为源产生的高浓度痕量元素和有毒物质、天然源产生的放射性都与非常小的颗粒有关。 1.2  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 可吸入颗粒物中的粗颗粒物(2.5μm~10μm主要由机械过程产生,如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细颗粒物(≤2.5 μm,PM2.5主要来源于各种车辆所排放的废气、木材燃烧、电厂废气、工业生产、家庭厨房的油垢、人员的吸烟、某些建筑物的材料释放等。当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燃烧产物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时,也可能生成极细颗粒(≤0.1 μm。 1.3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

文档评论(0)

33888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