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疾病药物有效治疗.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合并寄生虫感染: ①肺孢子虫感染: 复方磺胺甲恶唑即复方新诺明(SMZ-TMP)是治疗艾滋病患者合并PCP首选的药物,剂量为TMP每日20mg/kg,SMZ每日100mg/kg,分4次口服,首剂加倍,疗程2-3周。 喷他米是最早用于治疗PCP的药物,剂量每天3-4mg/kg,一般在1-2小时内缓慢静滴,每日1次,疗程10-21天,艾滋病患者应至少3周以上,但其潜在毒性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克林霉素--伯氨喹治疗艾滋病患者合并的轻、重度PCP有效率达90%-93%。剂量前者为600-900mg口服或静注,6-8小时一次;后者为15-30mg,每日1次口服,3周为一疗程。 ②弓形虫感染:乙胺嘧啶(负荷量100mg,口服,2次/日,此后50-75mg/d维持)+磺胺嘧啶(1-1.5g,口服,4次/日),疗程一般为3周,重症患者和临床、影像学改善不满意患者疗程可延长至6周以上,磺胺过敏者可以选用克林霉素每次600mg,静脉给药,每6小时给药一次,联合乙胺嘧啶。 第三节、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潜伏于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发时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俗称“蜘蛛疮”。 本病主要症状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毒经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后在体内大量增殖,形成病毒血症,散布全身,导致人体发生水痘或呈隐形感染。水痘愈后病毒可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成年后当宿主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因理化因素刺激,潜伏病毒被激活,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神经轴突至支配的皮肤细胞增殖,于是此神经节支配的皮区出现一串带状的疱疹,故称为带状疱疹。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一是神经痛,二是单侧性沿神经分布、呈带型的多片红斑上成簇的疱疹,并常伴有发热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程2~4周,愈后获终身免疫,一般不易复发。 2、不典型症状:包括无疹型带状疱疹,仅有典型的节段性神经痛,而不出现皮疹;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典型水疱,患者仅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 三、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保护皮损、避免摩擦及外界刺激,积极寻找诱发因素,给予相应处理及治疗 全身治疗的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抗炎、缩短病程、保护局部及预防继发感染 对眼部受累、55岁以上者,应用止痛药及营养神经药物 对于中老年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明显减轻神经根的炎症 此外,还可以使用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 若水疱溃烂引发感染,则必须使用抗生素治疗 四、药物治疗 (一)常用药物分类 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和中枢性疼痛治疗药如卡马西平 抗病毒药:核苷类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泛昔洛韦等,还有兼有免疫调节作用和光谱抗病毒作用的干扰素 (二)治疗药物的选用 1.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 布洛芬300mg口服,2次/日。 对减轻炎症及疼痛,可采用“9966331”方案,即泼尼松45mg2天,30mg2天,15mg2天,5mg1天。 对后遗神经痛给予阿米替林10-75mg夜间服用。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第二节、艾滋病 第三节、带状疱疹 第一节、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 包括甲、乙、丙、丁、戊型肝炎。 甲型和戊型肝炎——急性感染 乙、丙、丁型肝炎——慢性感染 一 、病因 1、甲型和戊型: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期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以粪-口途径传播。 2、乙型和丁型:传染源均是急慢性患者以及病毒携带者,主要经血液和密切接触传播,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垂直传播是其主要特点。 3、丙型:主要传染源是慢性病毒携带者,主要经输血或血制品、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传播。 二、临床表现和分型 (一)急性肝炎 1、急性黄疸型: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并伴尿色加深,继而巩膜及皮肤黄染。 2、急性无黄疸型:更多见,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恶心呕吐等。 (二)慢性肝炎 主要见于乙肝和丙肝,分轻、中、重度。 轻:症状不明显,乏力、食欲减退等 中:症状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有明显或持续的症状,体检可见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大等。 (三)重型肝炎 以乙肝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起病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伴全身症状迅速加重为急性重型肝炎。10天以上,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肝性脑病,伴胆酶分离,或极度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重度腹胀或腹水,以及明显出血现象为亚急性重型。 (四)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常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颜色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