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告媒介 新闻与传播学院 肖兵艳 第十二章 媒介比重 Contents 概念 1、档次/刊登。指一则广告出现在媒体上的次数。 2、总收视点(GRP — Gross Rating Point )。为 所有播出档次收视率的总和(专指电波媒体)。总 收视点的另一种计算方式为到达率乘以平均接触频 率(GRP=R×F),在总收视点固定的前提下,到 达频率与接触频率即形成取舍:高到达率代表低的 接触频率,反之亦然。 目标观众总收视点:GTARP 3、GI: Gross Impression 指一个媒体排期计划所接触的总人次。可以 跨媒体类别计算,且为重叠的计算,如一消 费者接触任何媒体露出3次,或3个消费者各 接触1次,都记为3人次 。 4、到达率(Reach)。指消费者中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4周),暴露于任何广告至少一次的非重复性人口的比率。 由于广告刚露出时,大部分消费者还没有接 触广告,所以在露出初期到达率高幅度增 长,人后就开始趋缓。理论上,到达率只能 接近100%,而无法真正达到。到达率的高低 还受媒体普及率、使用状况、对象阶层的接 触习惯影响。 目标对象到达率 5、接触频次(Frequency,简写为F)。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指4周)接触广告的 消费者的接触次数。在分析时,接触频次通 常被分成平均接触频次、接触频次分布、有 效接触频次,以更有效的了解消费者对媒体 的接触状况及更精确的掌握传播效果。 (1)平均接触频率。指接触广告的消费者中,平均每个人的接触次数。习惯上,接触频率指的就是平均接触频率。 档次、到达率与接触频率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上图长方形代表所有的消费者,总面积为A。假设在4周时间内,共投放10档广告, 如图的10个椭圆形。每一个椭圆为该档次的 收视人口,椭圆占A面积的比率为各档次的 收视率,如S1 的收视率为S1/A,依此类推 可得其他档的收视率。 10档广告形成了以上的结果,有的有重叠, 有的也不重叠。接触人口为白色的总面积, 即各档次不重复的收视人口数,到达率为白 色面积占A的比率。平均接触频次为白色面 积的接触人口中平均每人的接触次数。 例:假设某品牌在4周内共投放15档广告,消费者从A到J共10人,根据 收视报告,收视情形如下表: 上例: a、到达率:10个消费者中共有9人暴露于任何一档广告一次或以上,因此到达率为? b、平均接触频率:暴露的9人中一共接触的次数为35次,因此平均接触频率为? (2)接触频率分布。指的是在每个接触频次上的消费者比率,即接触1次的消费者占总消费者的比率,及接触2次、3次、4次等的消费者的比率。 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暴露于个频次的消费 者的比率,消费者的接触频次不同所产生的 广告效果与大不相同。 6、有效接触频次 是指消费者达到广告诉求目的(广告B点) 所需要的广告露出频次。广告所希望达到的 可以是知名度的建立,第一提及知名度、理 解度的提高,或是消费者对品牌态度的改 变,销量的增长等。 为什么有这个概念 有效频次是我们的目标对象需要看到多少次广告才能明白它, 产生效果 如果一个需要看到10次的广告只被看到一次,那么这一次的 广告非但没有效果,反而是浪费,如果看到12次以上,那么这2 次也是浪费 有效频次是极重要的-GRPs是频次和覆盖率的一个产出,少量的目标观众看足够次数的广告当然较大量的目标观众看非足够次数的广告来的好 所有会影响频次的参素都会被考虑在有效频次评估表内 消费者接触不同频次的广告,将引起不同的 反应。传统认为四周内有效频次3次为最低限。 总的来说,影响有效频次高低的因素有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营销因素 产品生命周期;品类关心度;新商品与既有 商品;市场企图;市场占有率;品牌形象; 品牌忠诚度;竞争压力;商品使用和购买的 频率;商品对象阶层。 二、创意因素 新广告活动或是持续性广告活动;创意冲击 力;讯息的复杂程度;创意单位的大小;创 意版本的数量;广告目的。 三、媒体因素 媒体干扰度;媒体环境与品牌的相关性; 媒体行程;媒体类别。 7、有效到达率 在有效频次以上的到达率就称为有效到达 率。 媒体的目标就是使有效到达率达到较高的水平。理想的状况是: Contents 媒介比重 媒介比重程序 第一种方法,由约瑟夫·奥斯罗在《有效频率》中提出。(Effective Frequency,纽约,1982年,广告调研基金会)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第二种方法,由“Media Maker”公司提出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媒介比重-有效频次评估表 四星期内有效频次目标 媒介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