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 如果将远古至秦汉时期的文化称之为上古文化,那么,秦汉至唐中叶时期的文化则为中古文化,从唐中叶至明中叶可称之为近古文化。 公元9世纪的中国,继春秋战国之际和汉魏之际以后,发生了又一次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唐中叶以降,汉唐时代的雄浑气象已不复现,雅文化层面走向精致内敛,俗文化层面则呈现市井式的热闹与繁华。 一、文化特点(四个特点) 1、地主——自耕农经济和文官政治相互结合 领主庄园经济破产,地主——自耕农经济定型;科举制度实行以后,门阀贵族淡出政治,管理直接从地主和自耕农中考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 2、市井文化勃兴 实物经济式微,货币大量流通,城市由单纯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堡垒演变为经济和文化的集散地 。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市井文化趋于活跃。 3、儒学复兴 酝酿于唐中叶,在宋明得以张大的理学,一定意义上是儒家人文理性的复归 。文人、官僚、地主或商人合为一体,形成所谓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审美情趣、人格理想、道德观念主导了全社会的价值规范 。 4、民族文化的气质从汉唐的雄强外拓转向宋明的精致内敛。 唐中叶以后,在日益强化的君主集权格局之下,官僚政治实行文武分离、右文抑武之策,虽然防止了武人割据和篡权,却导致国防劣势,也使民族文化的气质和国民性格发生变化。 二、渗透禅机的新儒学——理学 宋明理学又名新儒学、道学、宋学。它是以儒学为主体,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是继先秦子学、汉唐经学而兴起的新儒家哲学。 理学肇始于唐代,兴盛于宋明,终结于清代,历经七、八百年,构成了中国儒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1、理学形成的背景 (1)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2)儒学变革的需要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2、“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 3、儒学体系的更新: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国的学说——理学 2、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开创时期、奠基时期、集大成时期 开创时期:北宋周敦颐与邵雍是理学体系的开山人物。 周敦颐:理学创始人,号濂溪居士,曾在庐山莲花峰下设濂溪书院讲学。他设计了宇宙演化的《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主张无极而太极,太极因动、静而生阴阳,阴阳与五行相融产生万事万物。人也是如此,凡人主动,圣人主静,“无欲故静”。它与道家的“无为”、佛教的“无心”是一致的。他从宇宙论出发,融通儒释道的修身哲学,借之构筑伦理学本体论。此种认识路径成为后代理学诸子坚守的哲学方向。 邵雍 北宋哲学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一生不求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也包括一些唯物主义内容。 第一、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动而生天,静而生地。天动生阴阳,阴阳交互作用形成日月星辰;地动生刚柔,刚柔交互作用形成金木水火土。 第二、人乃万物之灵,能知天地万物之理,圣人是最有智慧的人类。 第三、历史是退化的。人类在尧之世达到兴盛顶点,此后经“皇、帝、王、霸”四个阶段,不断退化。【《礼记》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实现“内圣外王”的途径。孔子注重内圣外王,孟子发挥内圣之学,荀子高扬外王之学。】 “外王”事功有余【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们的强权政治、赫赫武功盛极一时】;“内圣”修身不足【精神修炼】。因此必须强调修身,培养恪守礼制的顺民,方能长治久安。理学家须担负起教化君王和铸造大众心灵的历史责任。 奠基时期:北宋张载、程颢、程颐【加上周、邵,合称“北宋五子”】 张载: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人称横渠先生。他的学派被称为关学。主张“气”[元气]是万物本源,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太极就是气,气的浮、升、动为阳性,沉、降、静为阴性。气的聚散、阴阳互动而成万物。 圣人是充分领悟气聚气散原理之人,洞悉宇宙之本源。其生活态度具有禅宗“妙道”的魅力,在生命哲学上具有超道德的价值,有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人人都应以成就圣贤为目标,超然物我。 张载名言: “民胞物与”【人类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对天地万物都应有仁爱之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概括了哲学家的最高境界。 程颢、程颐 程颢、程颐兄弟是周敦颐的学生,张载的表侄。洛阳人,此学派被称为“洛学”。二人学术观点相同,史称“二程”。 哲学思想:提出了“天理”这一哲学核心观念,认为“理”是形而上的概念,“理”生“气”,阴阳二气交合衍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