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教育 启发与引导 1. 什么是心理健康? 2.一个行为正常的智力落后儿童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吗? 3.学习负担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关系? 4.怎样配备心理咨询或辅导教师?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智力正常 (二)情绪协调,心境良好 (三)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 (四)人际关系和谐 (五)适应环境 (六)保持人格完整 (七)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与性别特征 三、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家庭因素 (二)学校因素 (三)社会因素 (四)同伴的影响 第二节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中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一)入学适应不良问题 一是行为表现,如课间追打皮闹、缺乏礼貌、不合群、不能区分男女厕所等; 二是学习表现,如上课不注意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课堂上随意讲话、上课时偷偷摸摸吃零食、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执笔的姿势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不良等等; 三是情绪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孤独、自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等等。 (二)学习心理问题 1.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指学生连续学习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两大类。生理疲劳包括肌肉疲劳与神经系统疲劳。 实验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反向关系,即人越疲劳,学习效率越低。因此,要注意预防中小学生的学习疲劳。 首先,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其次,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 第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第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和营养。 2.学习焦虑 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学习中的焦虑与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学习评定的体验紧密相关。 3.厌学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三)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常常表现为人际冲突,如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关系紧张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孤独等。 导致中小学生人际关系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错误的人际认知。 二是不良的人格特点。 三是缺乏交往技能。 (四)不良人格问题 1.偏激 2.嫉妒 3.自卑 4.孤僻 5.神经质 二、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智力缺损 智力缺损(intellectual deficiency)又称精神发育迟滞或精神发育不全,是指智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同时伴有适应行为缺陷。 (二)多动症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神经性厌食症,又称为厌食症,是患者自己有意造成的体重明显下降至正常生理标准体重以下,并极力维持这种状态的一种心理生理障碍。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 (四)学习困难综合症 学习困难综合症(Learning Disabilities)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这类儿童并非呆傻或愚笨(IQ都在70以上),而是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获得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表现在阅读、计算或绘画等单一方面的能力低下,而其他技能均正常。所以,他们常出现某一门功课的成绩好,而另一门成绩差的偏科现象。学习困难儿童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三)神经性厌食症 (五)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指持久(至少6个月)而且反复的社交紊乱、攻击或挑衅的品行模式,严重违背对相应年龄的社会期望,因此比普通儿童的淘气或青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 (六)神经症 神经症又名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惧症等等。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