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清传奇概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明清传奇概说 第一节 明清传奇的发展历程 一.南戏的改称: 周贻白:“明代传奇实际就是南戏的改称”。 十四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年,由宋元南戏发展丰富起来的一种戏曲艺术,是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其表演艺术,在明中叶昆曲(昆山腔)形成以后达到顶峰。 二.传奇创作的发展历程 1.明初的传奇创作 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道学戏剧。 邱濬《五伦全备记》。宗旨“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若于伦理不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伍伦全/伍伦备。 邵璨《香囊记》。标举“忠臣孝子重纲常,慈母贞妻德允臧,兄弟爱慕朋友义,天书旌异有辉光”。 姚茂良《精忠记》岳飞故事。 苏复之《金印记》苏秦故事。 沈采《千金记》韩信故事。《霸王别姬》。 王济《连环记》三国故事。《小宴》《大宴》《梳妆》《执戟》。 2.传奇创作的繁盛:明代中后期(嘉靖至崇祯,1522~1644) 兴盛原因:①资本主义萌芽→新思想出现(颜山农、何心隐、罗汝芳、李卓吾)→追求个性解放。②声腔的发展:海盐腔弋阳腔的流行;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梁辰鱼搬上舞台。 作家:梁辰鱼、陆采、王世贞、汤显祖、沈璟、顾大典、周朝俊、高濂、徐复祚、许自昌、叶宪祖、孟称舜、凌濛初、冯梦龙、袁于令、吴炳等200余人。 作品可考者不下700种。《鸣凤记》《广爰书》《中流柱》《鸣冤记》《孤忠记》《磨忠记》《喜逢春》《六恶记》《蕉扇记》《万民安《精忠旗》《玉镜台记》《双烈记》《去思记》《易鞋记》《和戎记》《金锏记》《牡丹亭》。 3.传奇创作的继续和衰微:明末到清中叶 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毕魏、叶时章、朱 合写《清忠谱》。《双熊梦》(《十五贯》)《渔家乐》丘园《党人碑》李玉《牛头山》。 李渔《笠翁十种曲》(《风筝误》《奈何天》《意中缘》)。 尤侗《钧天乐》。万树《风流棒》和《空青石》。 洪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蒋士铨《冬青树》《临川梦》《香祖楼》《空谷香》《桂林霜》。 张照等的宫廷大戏:《劝善金科》《升平宝筏》《忠义璇图》《鼎峙春秋》。 黄图、方成培等改编《雷峰塔》。 第二节 昆山腔的兴起 和吴江派、临川派 一.《宝剑记》和《鸣凤记》 1. 李开先《宝剑记》 字伯华,号中麓。 剧作存《宝剑记》《断发记》。 被动反抗与主动出击;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 嫉恶如仇、正直不苟的人格精神。 2.王世贞《鸣凤记》: 无名氏。焦循《剧说》:“弇州自填”。 ①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以戏剧反映当时重要政治事件的时事新剧。 吕天成《曲品》:“《鸣凤记》记诸事甚悉,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 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 ②打破了传统戏剧以生旦为主的格局。生旦十五出《夫妻死节》中双双就义。 《写本》(《灯下修本》)《斩杨》(《夫妻死节》) 二、昆山腔和《浣纱记》 1、昆山腔:南戏四大声之一。 魏良辅改革昆山腔。 “水磨腔”(昆腔) 伴奏:笛、箫、笙、琴、琵琶。 行腔以一板三眼(4/4拍)、一板一眼(2/4)及散板、赠板等多种板式 讲究吐字发声。 “国工”、“圣曲”,昆腔鼻祖,昆曲。 2、梁辰鱼《浣纱记》: 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目。 借助生(范蠡)旦(西施)爱情抒发兴亡之感。 美人计的描写别具一格。《进施》《思越》等。 舞台生命力极强。 三、吴江派与临川派 音律上的对立。 1、吴江派及其作品: 吴江派又称格律派,为明中叶著名戏剧流派。 以吴江人沈璟为代表。 曲家多。吕天成、王骥德、叶宪祖、卜世臣等。 精通曲律,主张创作传奇特别要注重戏曲音律,要求作家进行剧本创作时,要讲究格律、音韵、宫调,要注意字面唱法等等,甚至主张“读之不成句,讴之始协,是曲中之工巧。”并要求剧作家“斤斤守法,不令一字乖律”。 吴江派以昆曲正宗自居。 戏曲理论著作:沈璟《南九宫谱》、吕天成《曲品》、王骥德《曲律》等。 沈璟《义侠记》: 《打虎》、《游街》、《戏叔》、《挑帘》。 叶宪祖《金锁记》:《羊肚》《斩娥》。 卜世臣《冬青记》:杨琏真珈、林景熙。 袁晋(袁于令)《西楼记》:于鹃与穆素徽。《拆书》《错梦》。 2、临川派及其作品 临川派是以临川人汤显祖为代表的戏剧流派。 吴炳、孟称舜、阮大铖等。玉茗堂派。 理论:坚决反对沈璟的格律中心说,主张传奇创作不应拘泥于音韵、格律,反对剧作家按字摹声;他们强调剧本内容,追求曲辞的意趣神韵,又称文采派。 汤显祖《牡丹亭》。 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存《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等 霍都梁、鲜于佶、华行云、郦飞云。 《奸遁》 吴炳《西园记》《绿牡丹》。 孟称舜《娇红记》《人面桃花》。 下一章 * *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