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教育名家选讲 上篇.外国教育名家外国教育史 古希腊的教育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文明,希腊文明又渊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以海洋为中心,先以克里特岛为中心,后以迈锡尼为中心,所以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古希腊教育荷马时代:前1100年—前800年(英雄时代)古风时代:前800年-—前500年(进入奴隶制 社会)古典时代:前500年-—前330年(奴隶制繁荣)希腊化时代:前330年—前30年(希腊化) 这时的希腊,已处在文明的门坎上了。”——恩格斯智者的出现 所谓“智者”,古希腊语为sophistes,原本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Sophistēs这个名称的一个涵义是“使人精明审慎或技艺熟练”),例如“七贤”。到了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一词则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职业智者喜欢强调他们与这些一般意义上的早期的哲人智士之间的密切关系智者们所做的是试图使别人精通智慧的使用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Socrates ,约公元前476年—前399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生平: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决心服从国家的法律,拒不逃走。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思想者的先驱” 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广场、街上、作坊场所劝人为善,具有伦理道德教育的特征。他极力反对智者派的收费教育。对于乐意听他教诲的人,他从不收酬金。 他认为接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习行。”因为人们受了教育之后,“不仅他们本身会幸福,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苏格拉底教育目的1.培养青年人的美德(首要任务) 劝人为善,并引导人们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具体来说,就是培养人们具有智慧、正义、勇敢、节制这四种美德。 2.培养对治理城邦有用的人 苏格拉底认为,只有“有德才”的人,才能把城邦治理好。他希望通过向雅典人讲清善恶标准及治国之道,使城邦的政治有所改变,从而使雅典兴盛起来。 总之,他想把实现培养治国人才的目的与培养贤德之士的目的联系起来苏格拉底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通过各种对话体现的,没有固定的具体内容,但却始终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另外他还劝勉人们学习专业知识、军事知识天文学、测地学以及锻炼身体等等。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观: 教学方法主要是谈话的方法,有人说他的生命实在谈话中度过的。苏格拉底的谈话主要采用归纳法即由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方法,还有讥讽、助产、定义等方法,所以有的学者把他的对话称为“谙问式”、“嘲讽式”,把他的对话方式称为“助产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苏格拉底助产术 因为他认为人自己是无知的,所以他不能“生产”知识,而只能是帮助别人“生产”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发问与回答的形式,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使对方对所论述问题之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一步步逐渐深入,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这种方法,一般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四)苏格拉底的教学过程· 什么是婚姻?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 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再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 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 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 “那就是婚姻。”------婚姻是一种理智,是分析判断,综合平衡的结果。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