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河道治理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施河道治理工导流工程施工方案 1.1 围堰填筑 1.1.1 工艺流程 现场勘察→材料准备→测量放样→预埋木桩→编织袋投放、堆码→筑土振捣→防水布铺设→围堰加固。 1.1.2 施工方法 进行现场勘察,查看现场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准备好合适的材料。 根据图纸、基槽开挖放坡程度及工作面等进行测量放样,确定出围堰位置。 投放袋装量为袋容量1/3~1/2的编织袋,编织袋投放前尽可能清除堰底河床上的杂物、树根、杂草等,以减少渗漏;袋口应用麻绳或绑扎丝绑扎,并进行平整。投放编织袋时不宜采用抛投,应采用顺坡滑落的方式,并要求上下层互相错缝,且尽可能堆码整齐,在水中投放编织袋,可用一对带钩子的杆子钩送就位,当围堰至水中心时由于流水面减小而水流流速变大时,外侧丝袋可装小卵石或粗砂以免冲走。编织袋应顺坡送入水中,以免离析,造成渗漏。投放编织袋的同时要预埋好用于加固杆件拉结的铁丝或钢筋等拉结件。 堰堤的宽度、坡度应视水的深度和流速而定,一般堰顶宽度要保持在2~3米的宽度,堰堤外侧放坡1:0.5~1:1,堰堤内侧放坡1:0.2~1:0.5。 编织袋堆码到一定长度时,要注意及时填筑抗渗性能较好的土(粘土)。填筑土方时,要注意填筑速度,不宜超过码袋的速度,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编织袋直接落在松散填土上,但也不宜太滞后,否则投袋码袋不方便。在填筑(粘土)时不要直接向水中倒土,而应将土倒在已出水面的堰头上,自河床的浅水侧逐步向深水方推进,严防涌水,避免堰堤坍塌是围堰成败的关键,为此筑土时,应同步进行振捣振实,以减少渗漏,加强堰堤的强度和稳定性。 待围堰合拢成型后,用防水布将围堰外侧进行整体包封,防水布要保证一定量的搭接长度,以减少渗漏,避免编织袋、筑土被水冲刷流失。防水布的河床端和堰顶端,要用编织袋压牢,以免被流水冲刷走或被风吹跑。 为保证围堰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应及时对围堰进行加固处理。 1.2 围堰拆除 1.1.1 施工方法 (1)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施工方法,凡能用机械处尽量用机械,尽快开辟工作面。 施工图规定的区域线,标高和断面进行测量放线。用油漆木桩等标明拆除物起始位置及范围,明确可利用物及不能利用的构筑物的施工方法,并由监理工程师确认。 (2)勘察探明拆除范围内的管线位置,明确标处,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有地下管线的位置用人工拆除。 (3)拆除工程的施工顺序为:测量放线定出拆除物范围→拆除砖、石及其它构筑物→挖土机挖除拆除物→人工配合拆除→自卸汽车运拆除物。 (4)施工方法,使用挖掘机、自卸汽车配合进行拆除,人工辅助施工。可利用的拆除物应及时清理,运输堆放于指定地点。拆除后的杂物、废料、坏土等要倾卸在指定的倾土场,不准乱倾乱倒。废物应及时清除,并注意雨水排除。弃渣地点应选择在相关部门允许的地方。 3 明水排除 明式排水是指在基坑开挖和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在基坑内布设排水明沟、设置集水井,抽水泵站而形成的一套排水系统。 (1)基坑开挖排水系统 该系统布置原则是:不能妨碍开挖和运输,一般布置方法是为了两侧出土方便,在基坑的中线部位布置排水干沟,而且要随着基坑开挖进度,逐渐加深排水沟,干沟深度一般保持1-1.5米,支沟0.3-0.5米。集水井的地步要低于干沟的底部。 (2)排水沟的布置 一般根据断面尺寸,水沟边坡的陡缓、水沟底坡的大小等,主要根据排水量大小来决定。 (3)集水井布置 一般布置在建筑物轮廓线以外比较低的地方,集水井、干沟与建筑物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原则是不能影响建筑物施工和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堆放、运输等。 1.4 管道施工 对污水厂出水管道原有出口进行改造,使用玻纤增强聚丙烯(FRPP),管径DN1000,承插式橡胶圈接口。 1.4.1 材料要求 (1)管材、橡胶圈等材料符合设计标准,具有质量验部门的产品合格证和产品性能说明书,并表明生产厂家规格和生产日期。 (2)管材外观一致,内壁光滑平整,管身无裂缝,管口破损、裂口、变形等缺陷。 (3)管道连接用的弹性橡胶密封圈,应有管材生产厂家配套供应。 (4)密封圈的外观光滑平整,无气孔、裂缝、卷褶、破损、重皮等缺陷。 (5)密封圈采用具有耐酸、碱、污水腐蚀的合成橡胶。 1.4.2 装卸、运输和贮存 (1)管材在装卸、运输和堆放时,避免撞击、重压、严禁抛摔。 (2)管材成批运输时,承口、插口应分层交错排列,并应捆扎牢固。固定处及管端宜用软质材料妥加保护。 (3)管材短距离搬运时,严禁在坚硬地面或碎石面层上拖动。 (4)管材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高变不得超过2m,距热源不小于1m,不得露天曝晒,贮存期自生产日期起,不宜超过两年。 (5)橡胶圈在运输及保存中不应受挤压变形,其贮存条件与管材相同,并标明相配套的管材规格。 1.4.3 管道敷设 (1)管道应敷设在原状土地基或经开槽后处理回填密实的地层上。当管道穿越障

文档评论(0)

阿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