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docxVIP

中国古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篇(1-8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音乐史(共同课)期末复习题——名词解释篇 第一章 原始社会音乐 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 8 首歌曲, 主要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2、“伊耆氏之乐”: 传说中的一种古乐, 属于远古氏族伊耆氏的乐舞。 是初民祈年的乐舞, 是伊耆氏在每年  12 月中举行的崇奉万物的蜡祀活动。 3、《弹歌》:原始乐舞,反映了原始狩猎生活。 4、《云门》:原始乐舞,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 5、《箫韶》:原始乐舞,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6、河姆渡骨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距今  7000 年的几十只骨笛,它们是 一些小骨管,开两或三孔。 7、夔:古史传说时期虞舜的乐官。 第二章 夏商时期的音乐 1、《大夏》: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是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 2、《大濩》:西周时期六代乐舞之一,内容歌颂了商汤伐桀的功绩。 3、编铙:殷墟妇好墓出土的 5件一组的商代编铙。 4、编磬:由几个罄组成一套编磬。 现故宫博物院藏有商代三枚一组的编磬, 铭文分别是“永启”,“夭余”,“永余”。 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 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 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2、八音分类法:八音是指我国周代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这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分别是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基础上,继续往下生律至第十二律。每隔八位生 一律。这种计算方法见于《吕氏春秋· 音律篇》。 4、八佾:周朝建立的礼乐制度,各个等级所使用的音乐,在规模和排列上有严格的区别和划分。其中舞队的排列是天子用八佾,诸侯六佾,依次往下递减。 5、乐悬:西周起有关钟、罄乐器数量和设置方位的等级规定。 6、《成相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是一篇至今流传下来的兼用韵文和散文的作品,是说唱音乐的远祖,其内容是揭露统治者的愚蠢。在形式上,它是用一种叫做“相”的打击乐器打着节奏而同时歌唱的一种诗篇。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音乐 1、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角觝、杂 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 2、李延年:是汉代协律都尉,他善于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他根据西域音乐创 作出的“新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3、京房六十律: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 了十二律之后, 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 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4、声曲折:是汉代歌诗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目前不能确知其具体形态。 5、《摩诃兜勒》: 张骞出使西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之更进二十八解,对后世军 乐有很大影响。该曲或同西夏王朝《也葛倘兀》曲(“大夏”)一脉相承,其工尺谱在明清宫廷中可能依然流传。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1、吴歌: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期流传于建康一带的民歌。如《子夜歌》 、《上声歌》等。 2、西曲: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 《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3、阮籍:是魏晋时期文坛上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他创作了古琴曲《酒狂》 。此曲表现 了作者性格的洒脱不凡,也显示出作者不甘随波逐流和愤懑的心情。 4、苏祗婆:“五旦七调”理论,“五旦七调”是龟兹乐调。隋代万宝常、郑译的“八十四 调”就是根据苏祗婆的“五旦七调”发展而来的。 5、荀勖笛律:西晋律学家荀勖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他 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 他在乐律学上的探索和贡献推动了律学研究的发展。 6、何承天新律:南朝杰出律学家何承天创立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意在消除由三分损益算出的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 7、《碣石调·幽兰》 :著名古琴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现存的曲谱是唐人的手抄本,是我国目前所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谱。此曲抒发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幽愤心情。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1、鼓吹署:是唐代的音乐机构。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 2、教坊:是唐代的音乐机构,从政府管理的音乐机构独立出来的、由宫廷直接管理的音乐 机构, 专门为宫廷燕乐的表演培养音乐人才, 由皇帝直接派专人管理。 教坊中的乐工是具有 高水平的歌舞、器乐人才。 3、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寺 乐工精选出来的,只有 300 多人,以演奏“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