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pdf

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考点训练(含解析)(附模拟试卷含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1 升华和凝华 例1在很寒冷的冬夜过后,早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上呈有一层冰花,这是( )。 A. 室内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在室内一侧 B. 室外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在室外一侧 C. 室内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在室内一侧 D. 室内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在室内一侧 解析:冬天由于 “门窗玻璃的温度和室外气温相差不大,玻璃温度很低,而室内温度较高,因此当 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门窗玻璃时,水蒸气迅速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门窗玻璃的内表面, 从而形成冰花。 案:C 【解法点拨】由于本节的知识点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应熟记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如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可以变干,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固态碘遇热可以变成碘蒸气等都属于升华现象。 “雾淞” “窗花” “霜”的形成等都是凝华现象。 典型例题 例2你动手做一做,并动脑想一想。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玻璃罩内,放一些樟脑丸碾碎后的粉末,然 后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后玻璃罩的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如图 3-4-3所示,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图 3-4-3 解析:樟脑丸是易升华的物质,加热时,会加快它的升华过程,当停止加热遇到冷的物质后,它又会 在这些物体上表面发生凝华现象,从气态变成固态,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树枝上有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 出现。 案:樟脑丸受热升华,变成气体,在树枝上又凝华变成固体结晶的缘故。 【解法点拨】对于例3这样的巳知现象分析原因的题目,可按以下方法进行解 :(1)从题目中提取 所要解释的现象;(2)分析现象发生的条件;(3)根据条件,从题目中找寻能够提供该条件的关键点,从 而进行分析和论证。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两个实心物体,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是5: 3,体积之比是4: 5,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A. 3: 4 B. 4: 3 C. 25: 12 D. 12: 25 2. 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 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 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 使用磨损的砥码 D. 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3. 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 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A.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B.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C.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D.无法呈现清晰的像 4.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 B. 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 6m C. 若人以l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lm/s速度远离平面镜 D. 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 5. 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 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 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 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6.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能看到 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的反射角是 A. Z1 B. Z2 C. Z3 D. Z4 7.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C;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 度,示数为103°C;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笆,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 16. 2°C B. 18. 1°C C. 19°C D. 20°C 8. 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强弱由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