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第4章)氧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情景三 学习情景三: 薄膜制备 学习子情景1: 热氧化 用途 (?种) 二. 氧化方法(?种) 三. 质量监测(?检测哪些) 二氧化硅膜用途 五种用途 杂质扩散掩蔽膜 器件表面保护或钝化膜 电路隔离介质或绝缘介质 电容介质材料 MOS管的绝缘栅材料 二氧化硅膜的性质 1.二氧化硅膜的化学稳定性极高,不溶于水,除氢氟酸外,和别的酸不起作用。氢氟酸腐蚀原理如下: 六氟硅酸溶于水; 利用这一性质作为掩蔽膜,光刻出IC 制造中的各种窗口; 2. 二氧化硅膜的掩蔽性质 B、P、As等杂质在SiO2的扩散系数远小于在Si中的扩散系数。Dsi DSiO2 SiO2 膜要有足够的厚度。一定的杂质扩散时间、扩散温度下,有一最小厚度Zmin。 3. 二氧化硅膜的绝缘性质 密度、折射率、电阻率、介电强度(热击穿、电击穿)、介电常数; 密度是二氧化硅致密程度的标志。密度大表示致密程度高。用不同制备方法所得的膜层的密度是不一样的,但都很接近。 折射率表示二氧化硅光学特性的参数。密度大的二氧化硅具有较大的折射率。 电阻率: 表征二氧化硅电学性能的重要参数; 用不同方法制备的二氧化硅膜层电阻率相差较大;用热生长法其电阻率为1015~1016Ω.cm,这表明二氧化硅是一种良好的绝缘材料;用热分解淀积方法其电阻率为107~108Ω.cm,这表明二氧化硅中含有较多的杂质。 介电强度: 衡量该材料耐压能力大小 单位:V/cm 意义:表示单位厚度的二氧化硅层所能承受的最大击穿电压。 影响因素:密度、均匀性、杂质含量、制备方法等。一般为107~108V/cm。 三、氧化方法 1、热氧化机理 半导体工艺中的二氧化硅大多数是通过热生长氧化法得到的,也就是让硅片(晶圆)在高温下,与氧化剂发生反应而生长一层SiO2膜的方法,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Si(固态)+O2(气态) SiO2(固态) 化学反应非常简单,但氧化机理并非如此,因为一旦在硅表面有二氧化硅生成,它将阻挡O2原子与Si原子直接接触,所以其后的继续氧化是O2原子通过扩散穿过已生成的二氧化硅层,向Si一侧运动到达界面进行反应而增厚的。 通过一定的理论分析可知,在初始阶段,氧化层厚度(X)与时间(t)是线性关系,而后变成抛物线关系。 (1)干氧氧化 原理:在高温下,氧气与硅片接触,氧分子与其表面的硅原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硅起始层。 Si+O2 SiO2 特点:氧化速度慢,氧化层结构致密; 表面是非极性的硅氧烷(Si-O-Si)结构,与光刻胶粘附良好,不易产生浮胶。 (2)水汽氧化 机理:高温下,水汽与硅片表面硅原子作用,生成二氧化硅起始膜。 2H20+Si=SiO2+2H2 后续反应:水分子先与表面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烷醇(Si-OH)结构,即: H20+Si-O-Si 2(Si-OH) 生成的硅烷醇再扩散穿过氧化层抵达Si-SiO2界面,与硅原子反应: 2(Si-OH)+Si-Si 2(Si-O-Si)+H2 水汽氧化特点: 氧化速度快 由于水汽进入,网络中形成大量非侨联氧,结构疏松 氧化层表面是极性的硅烷醇,极易吸附水,导致与光刻胶粘附不强;(解决措施:经过吹干氧或干氮热处理,硅烷醇可分解成硅氧烷结构,并排除水分) 水汽来源:去离子水、氢氧直接燃烧合成。 (3)湿氧氧化 机理:氧气在通入反应室之前,先通过加热的高纯去离子水,使氧气中携带一定量的水汽。 湿氧氧化具有干氧氧化和水汽氧化两种氧化作用。 其速度和质量介于干氧和水汽氧化之间。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习情景三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