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南朝名家书法.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04南朝名家书法 南北朝,是指刘裕从公元420年灭东晋建立“刘宋”王朝始,直到公元580年杨坚取代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之前的这一历史时期。 自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的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局面,拓跋氏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后来分裂而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这是北朝。 晋室南迁至灭亡,从公元317年至420年,历104年,后为宋、齐、梁、陈四朝代。这是南朝。 一、从东汉以后——南北朝:南北两大书法系统的对峙及地位 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很有艺术特点的书史阶段,被分为“南方书派”与“北方书派”的两大类型就出现在这一历史时期。 北方:汉晋碑(隶——楷书)为代表的庙堂正体,以儒学为文化本位 南方:张芝、“二王”草书为代表的非正体,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文人化书体 北朝:汉晋碑为代表的庙堂正体 汉碑以儒学为文化本位,使隶书这一民间书体在经过漫长的隶变过程之后最终成为雅化的庙堂书体。到南北朝时期,隶书又走向楷化过程,晋魏碑便构成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典型书体。 魏拓跋珪统一北中国后,大兴儒学、推行汉化,书法以汉隶为正体,而力抵南派行草书,充分说明:魏碑虽然也有许多是出自社会底层的民间工匠之手,但碑作为汉隶体现的却是与民间书法精神相距霄壤的儒家文化底蕴。也就是说,在魏碑这一民间书法图式的深层,实际潜隐着儒学这一文化原型. 南朝:张芝、“二王”草书的非正体 草书在东汉晚期达到兴盛阶段,但它的非正体地位却招致来自儒学立场的攻击。赵壹的《非草书》,事实上即宣告了草书合法化生存的危机。 从东汉到魏晋,草书的合法化生存努力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实现。张芝草书传统虽经“二王”阐释获得东晋整个士人阶层的普遍接受并与玄学思潮构成一体化,但这并没有使草书摆脱非正体的尴尬处境。 二 、南朝:“二王”书法的主流地位的确立 南北朝时期,魏碑虽然在文化——审美范式方面以汉碑为正宗,但在技巧表现上却因民间工匠的广泛介入而愈益粗疏,逐渐沦为书法史上的偏师。 草书虽非庙堂正体,却因文人的普遍接受与提炼,在技巧表现上却愈益走向精妙。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笔法构成文人书法的核心,“二王”书法也逐渐占据书体主流地位,从而全面推动书法本体的发展。 三、南朝的主流书风—从王献之到王羲之 南朝书法与魏晋书法风尚比较: 魏晋书法:“尚韵”;重在表现书家主体内在品质;以理抑情;古质。 南朝(梁中期之前)书法: “尚情”; 重在表现书法的形式美;妍美。 (一)宋——梁初:妍美流便的王献之书法大行于世. 南朝,自宋到梁初,书法被王献之书风所基本笼罩。代表书家有羊欣、孔琳之、薄绍之。 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字敬元,泰国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生在世代名宦之门,曾祖羊忱为晋徐州刺史,祖父羊权为黄门郎,父亲羊不疑官贵阳太守。据《南史·羊欣传》载,羊欣生性清默,无竞于人,不附权贵,淡泊仕进。东晋隆安(公元397—401年)中,朝廷渐乱,天下动荡,羊欣趁机脱离宦海,优游私门,不复进仕。 由于羊欣自有书法天赋,加上他与王献之的特殊关系,所以羊欣亲承妙旨,王献之曾专程去乌程县看他,在羊欣绢裙上写了数幅字,羊欣得舅父书法,便当作宝贝,认真研习,倍受启发,从此书法大进。 书学理论《采古来能书人名》 羊欣著《采古来能书人名》,收录了从秦代到晋代的有名的书法家69人,指出各人擅长的书体,并作了简要评论,是我国最早的书法家辞典。 《采古来能书人名》是魏晋人物品藻之风兴起之后出现的书家品藻著作,羊欣对前代书家藻览精审,用简略的文字加以评品,所评颇为精当,一直为书史所征引,为书法史提供了我国书体变化的佐证,是极为重要的书法史资料。 羊欣善隶、行、草书,名重一时。其楷书似王献之,用功极深,可以乱真,但创造性不大。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行草书墨迹《笔精帖》,收入宋代《淳化阁帖》内,书风有如严霜之林,流风之雪。 孔琳之 他精通音律,善写草、隶、行书,尤其是草书,与擅长楷书的羊欣一同著称于当时,并称为“羊真孔草”。孔琳之书写时随心所欲,速度较快,他的字随意自然,但有时显得有些过于放纵,笔力偏弱,不够含蓄。作品有收在《淳化阁帖》中的行草《日月帖》等。 孔琳之之妻谢氏,亦擅真书、精小楷,书风妩媚娟秀。 张怀瓘《书断》云:“(孔琳之)师于小王,稍露筋骨,飞流悬沫,势则吕梁之水焉。时称羊真孔草。又以纵快比于桓玄。”《述书赋》说:“孔则愈于紧速,病于枯偏,超举之余,窥羊及肩,犹蓬瀛心想,护漫武风传。” 与羊欣师法献之而偏工隶书不同,孔琳之宗小王而专擅草书。孔琳之草书笔势奔放,流转自然,明显超越羊欣,但也未得王献之草书真髓,尤其在笔势的骏迈宏逸方面更是与小王相距甚远。 孔琳之,字彦琳, 孔子29代孙。生于东晋废帝太和四年(369年),卒于南朝宋,宋武帝时曾任御史中丞。不治产业,一生贫素,秉公执法,无所屈挠,曾

文档评论(0)

137****19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