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的切入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标题切入 意象切入 诗眼切入 背景切入 字面切入 想 象 解读古典诗词的核心技术——想象 请根据李白的《静夜思》的诗句想象诗人当时的举动和心情。 示例:一个宁静的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于入寐。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纱窗,照在床前。我披衣起身,掀起纱窗,望着天上的明月,低下头来不禁陷入沉思,我家乡的亲人啊,今夜你们也在欣赏天上的明月吗? 一、字面切入法 就是理解字面的含义。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 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 / 独钓寒江雪。“径”是小路;“蓑”是蓑衣;“笠”是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可以遮雨遮阳光。 二、诗眼切入法 所谓诗眼即诗词中最能体现题旨、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也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抓住诗眼就可基本上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便可知晓诗歌的情感脉络。分析诗眼,能进入意境,感受情趣,领悟旨意,探究艺术手法。认取诗眼能以一句之灵使全篇俱活,“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 。 古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请离愁,这是任何欢乐的乐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05年重庆高考第15题 [分析] 柳宗元的《江雪》,《江雪》本诗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总之,“独”字笼罩全篇,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堪为诗眼。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泊船瓜洲》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其“绿”字诗思深沉,情思浩荡: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又在这盎然生机中展示出作者当时奉诏回京的喜悦,还流露出作者经历第一次罢相之后,虽被再次征召回朝,但不能不产生的重重忧虑的心情。丰富的表现力,也十分生动,的确让人称道,难怪王安石不厌其烦,易“十许字,始定为绿”。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5. 数重:几层。6. 绿:吹绿了。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诗眼和关键词往往是在动词、形容词、活用的数词上。 诀窍 抓注释,联想相关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背景,如北朝的争战、尚武,南朝的艳情相思,唐代的建功立业、边塞生活,南宋的爱国,宋明的示义等 例1: (05年山东高考第16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三、背景切入法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有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对这首诗的作者,如果不大熟悉,不妨借助所给的注脚———南宋后期诗人,联想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政治形式,联想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诗作,再结合该诗的后两句,就很容易得出:作者该是一位爱国诗人,这首诗应表现诗人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着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载体。中国文化推重意象,中国文字以“象形”为基础推演出自己的构字法;中医倡言“藏象”之法;天文历法讲“观象授时”;中国美学以意象为中心范畴,将“意象具足”视为普遍的审美追求……意象犹如一张巨网,笼罩着中国文化的所有领域。赏析诗歌可以把意象的理解作为切入点。理解了重要意象的含义,一首诗词的情感和主旨也就了然于 四、意象切入法 撑着油纸伞,独自 / 彷徨在悠长、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