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兴之路》解说词第二集:峥嵘岁月
序言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但是,袁世凯很快就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这年4月,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中华民国看似有国会、有《约法》、有众多政党,但实际上政权都操纵在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手中。1913年3月国民党领袖宋教仁遭暗杀,他和许多人所期待的议会民主制度成了泡影,随后,为了换取支持,袁世凯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6年袁世凯终于随着83天皇帝梦的破灭而败亡,但北洋政府却连形式上的统一都维持不了,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
?第二集:峥嵘岁月
?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它是一个特殊的见证者。
?
?
88年前的一天,这里爆发了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起抗争的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大学生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游行的起因是正在召开的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而对于日本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则置之不理。
?
?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 章开沅)巴黎和会的表现仍然是强权胜于公理。尽管中国也是一个参战国,也是战胜国之列。但是因为你是(弱)小的、贫弱的、穷弱的、没有实力的,所以照样改变不了原有的这种处境。所以这样引起了民间极大的激愤。
?
?
继5月4日的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社会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
中国为什么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辛亥革命后中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
1915年9月15日一本杂志在上海黄浦江畔创刊,一年后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发行量接近16000份,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就此发端,《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提出要想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
?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唐宝林)孙中山虽然推翻了一个皇帝,但是中国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民主共和的理念也没有实现。为此,陈独秀独辟蹊径,他提出来要拯救中国必须要改造中国人的国民性。
?
?
(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 陈谦平)实际上就是从臣民向国民的一个转变,那中国没有这个啊,(没有)这个思想基础,因为他只是刚从一个封建社会转过来的,而且中间没有这么一个阶段。
?
?
《新青年》亮相三个月后,在一场大风雪中,北京大学迎来了新校长蔡元培。他聘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往北京。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一批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中国社会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
?
?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 杜维明)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
?
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的各种政治学说和社会思潮纷纷涌入。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
?
?
中国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指出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20世纪早期的中国已到了国将不国的地步,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四处可见“城头变幻大王旗”,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报刊上常见的描述是“大肆劫掠,惨不忍言。”
?
?
租界和占领区则一如从前,外国人在华特权原封不动,外国的战舰仍在中国内河扬威,一个迫切而又迷茫的问题是中国该往何处去?在这众多的主义和思想中哪一个能给中国带来光明。
?
?
1919年梁启超来到欧洲,贫富差距和尖锐的劳资矛盾让他十分震惊,他在《欧游心影录》中描述道:全社会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好像失去了罗针的海船,迎着风遇着雾,不知前途怎生是好。一位美国记者直截了当地告诉梁启超,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了,这使得正在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感到困惑,中国还要沿着这条路再走一遍吗?就在这个时候,从俄国传来了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反复比较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
?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 于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国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据不完全的统计,当时有400多种报刊从不同的程度、方面,以不同的形式来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
?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