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课件­高二语文.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梅”的意象讨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表达的是“寂寞开无主”的无奈、“黄昏独自愁”的凄凉心境,以及“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把陆游词中对梅花不幸遭遇的倾诉和孤芳自赏的表露化为对她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练习二:柳 阅读下面三首咏柳诗,说明诗中柳树各自的特点和诗人寄予的思想情感。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纷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大自然的活力。 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 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说“木叶”——林庚 学习目标 1、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林庚(1910—2006 )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介绍作者 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 ——袁行霈 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 ——葛晓音 识词释义 1.词语认读 袅袅 灼灼 涔阳 窸窣 褒寒 砧 言筌 (niǎo) (zhuó) (cén) (xī sū) 照浦 亭皋 万应锭 迢远 (tiáo) (pǔ) (gāo) (dìng) (bāo) (zhēn) (quán) 沈佺期 (quán)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灼灼——明亮鲜艳的样子。 寒砧——秋后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 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 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 窸窣——象声词。此处指叶落的细小的声音。 冉冉——形容枝条柔弱下垂的样子。 2.词语理解 整体感知 一、初读,浏览课文: 本文涉及了哪些诗句?请找出来。并且分类归纳。想一想,作者引用这些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木叶”为诗人钟爱。 (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二) “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 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木叶”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落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为什么古代诗歌中很少看见“树叶”呢? “树”在诗歌中很常见 “树叶”简称为“叶” “木叶”流传的名句 “木叶”发展为“落木” 二、细读,思考 1、再次阅读1-3段,思考: 作者谈了一个怎样的文学现象? 1、“木叶”是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 2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