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有几条家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家有几条家规      朱 煦   好家规是教养的基石   说到家规,眼下似乎已被不少的家庭遗忘了,据说是因为家规束缚孩子成长的思维。   我对家规的记忆,要从爷爷奶奶说起。记得吃饭时,一定是奶奶为爷爷盛好饭,摆好筷子、汤匙,待爷爷坐定端起碗开始吃,其他人才能动筷子。爷爷吃饭不说话,细嚼慢咽。   我父亲13岁进厂学徒,做到小厂的厂长,母亲靠着外婆做佣人供她读到幼师毕业。母亲格外疼爱我和弟弟,对我们的错误却丝毫不留情。记得一天,我当母亲面脱口而出“他妈的”,母亲一个耳光让我从此恪守在家里说话不敢带一个脏字。   父亲母亲一直按月给爷爷奶奶、外婆钱。等到我和弟弟都挣钱了,父母也要求我俩给爷爷奶奶、外婆按月寄钱,开始每月5元,后来涨到10元。到了我女儿也挣钱,给爷爷奶奶、姥姥按月寄钱也成了家规的一部分。   每个小孩子都会翻大人的包,我们就给孩子立规矩,未经允许,不得翻动他人的物品,当然我和孩子的妈妈也做到了不翻动女儿的东西。长此以往,我们家庭成员之间,未经允许不翻动他人的东西成了共同遵守的家规,从日记、信件,到如今的手机、邮箱,社交账号。   不同的家庭家规是多样的,体现着这个家庭的文化,体现着这个家庭的价值观,也体现着这个家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家规是建立良好习惯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教养的基石。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物质紧缺时代,人们在意家规;而在物质充盈时代,人们反倒忽略家规,似乎物质上不缺了,精神上会自净。是这样吗?好的家规是从点滴去规整一个生命,在其成长中积累无形的底线,从守规习惯到守法自觉,从谦让到合作、从洁言到洁行。思想的独立,自由,与行为的合法、有限是不冲突的。从社会的角度而言,这恰恰是有教养的体现。   吃坐行皆要有“相”   ■刘雁军 四川成都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博士   我的女儿快1岁半了,初为人父,有些紧张,因为不知道如何教育这个“小魔头”。   尽管现在时代进步了,孩子接受教育的途径多元化了,但家庭的传承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启蒙依然至关重要。回忆起父母给我的家庭教育,至今历历在目。   一是“吃有吃相”。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吃”是天大的事情,吃相不好最丢脸面。如果长辈不上桌,我们是不准上桌的。每一道菜,必须等长辈动第一筷,然后才轮到我们小辈。吃饭的时候必须专注,不能有声音,尤其是吃面和喝稀饭的时候。必须吃光碗里的米粒,碗里不能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后,长辈不下桌,我们是不能离开饭桌的,只能静静地听长辈的教诲。离开桌子后要收好自己的碗筷和垃圾,到厨房帮父母清洗。小时候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弄得我战战兢兢的。   二是“坐有坐相”。记得小时候我们家有两张藤椅,是我们家最舒服的坐具了,是长辈的专座,如果父母或爷爷奶奶过来了,我们必须要让座。如果家里来客人,没有座位,我们只能站着,大人说小孩没有腰杆,站着不累。如果串门走亲戚,坐相就更重要了,不能去坐别人的床,不能坐得很散漫,不能晃悠椅子,更不能跷二郎腿。   三是“站有站相”。歪戴帽子斜穿衣,站得东倒西歪,是最不礼貌的。记得我小时候好动,长辈给我讲话的时候,我忍不住要动动衣服,挠挠痒痒,或者眼睛不看着长辈,经常要惹来一阵训斥。   我现在已经快到不惑之年了,历经世事,越来越觉得父母给的规矩难能可贵,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虽然琐碎而繁多,但点点滴滴都透露出要敬畏劳动,敬畏长辈,敬畏生活,这样才懂得珍惜。   孝敬皆是教育成   ■依日桂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媒体人   多年来,我一直帮助父亲照顾着年迈的奶奶,因此错过了很多年轻朋友欢聚玩乐的机会,但我从未感觉可惜。   在我们家的家规里,尽孝是最重要的内容,而且尽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注重实际行为和感情成分。我从小看着父母如何尽孝,耳濡目染中形成了一个观点,尽孝必须做到细微处。因此,工作后,我就代替父亲照顾起80多岁的奶奶,每天根据她的味口单独给做饭,陪老人散步聊天,让她心情愉快。   蒙古族在平时饮食、节日礼宴和集会时,都给长者以极为尊重的地位。谚语说:“老人的经验教育人,太阳的光辉温暖人。”“金银可以获得、父母不能再得。”蒙古族人的祝寿礼和过本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一般在60、70、80、90岁时才祝寿。来宾都为老人斟满酒、献哈达礼品,祝寿宴隆重而又热烈。   蒙古族认为,孝敬父母是报答父母的恩惠。很多蒙古族人家都将孝敬父母视为做人的根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在的中青年人把更多的关爱和重视都给了子女,忽视了对父母的孝敬与赡养,“重小轻老”现象越来越普遍。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孝心,但孩子孝敬父母的品德是教育出来的,与家教有很大关系。在儿女成长过程中,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比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