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奈:奥林匹亚 * 弗洛伊德:沉睡的救济金管理员 * 4.美的定义 美在比例(proportion) 美在和谐(harmony)或多样统一 (uniformity in variety) 美在效用(utility) 或适当(fitness) * Franchino Gaffurio, Pythagoras’ Experimentations with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unds 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Matila C. Ghyk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ythagorean Range and the Intervals Separating Columns in the Greek Temples (Parthenon),1931 Vitruvian Man,1485 对美在比例的批判 博克(Burke)明确反对美在比例:将我们的目光转向植物,我们会在那里发现没有比花更美的东西;但是花差不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那里的许多鸟儿都极大地不同于这些[比例]标准的任何一种,不同于任何其他的你可以用另外的比例确定的东西,它们还常常刚好相互对立!但许多这种鸟儿都非常美丽。 * 美在和谐 * 对美是和谐或多样统一的批判 克姆斯(Kames)明确反对美在和谐或多样统一:“虽然[这个]定义可能适用于这样或那样的类型,但远非就是有关一般意义上的美:多样性与道德行为的美完全无关,与数学定理也完全无关……丑的对象中的多样[统一],也不提供任何愉快。……将美定义为源自以一种多样统一的适当比例混合起来的美的对象,是完全错误的以至于不能流行于世。” * 美在效用 苏格拉底:粪筐是美的,金盾却是丑的,如果粪筐适用而金盾不适用。 * 对美在效用的批判 唐纳德森(J. Donaldson)明确反对美在效用或适当:“一只癞蛤蟆就像一只雉鸠一样符合其本性的目的;我们可以评论人工装饰物,它们通常很少或没有效用。” * 5.一般意义上的美与美学意义上的美 1.一般意义上的美就是优美(beauty) 2.美学意义上的美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或审美对象(aesthetic object) * * * * 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假问题 维特根斯坦:“美是什么?”是一个假问题。 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仔细考察一下“花是红的”和“花是美的”,就能够明白美的本质问题的欺骗性。 尽管这两个判断的句式相似,红与美的词性也似乎相似,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判断:前一个判断揭示了花的红性,后一个判断只表达判断者的情感;红是表达事物性质的形容词,美是表达主体情感的感叹词;必须说红才能表达花红,表达花美不必说美,比如说啊。 美成了一个贬义词 斯图尼茨 :“当前流行的艺术批评和话语中关于‘美的’一词的使用最令人震惊的,不是这个术语只是众多价值谓词中的一个,而是‘美的’现在似乎通常被轻蔑地或不公平地使用。一个人可以就一件艺术作品说:‘它可能不美,但是……’这里要说的是某种比美更多,隐含的是某种比美更好的东西。 ” 卡维尔 : “他演奏得很美,难道不是吗?” “是的,太美了。贝多芬不是肖邦。” 审美价值和审美对象取代了传统的美的研究 传统美学中的美(beauty)的本质问题,让位给现代美学中的审美对象(aesthetic object)问题。 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不仅是美的事物,崇高的事物甚至丑的事物也具有审美(欣赏)价值 审美对象不是一种特别的事物如美的事物,而是事物的一种特别的样子(本然样子)。 从朱光潜“对一棵松树的三种态度”看审美对象的特征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如何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是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对朱光潜的例子的哲学概括 1、事物(本身)与知觉中显现的事物(现象)不同。同一个事物可以在不同的知觉中显现为不同的对象(比如木料、显花植物、古树)。 2、审美对象最接近事物本身(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3、审美对象既是事物本身(苍翠的颜色,盘屈如龙蛇的线纹),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