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doc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 2.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3.掌握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4.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训练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掌握这些方法。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典型事例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二战中做出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教学重点 血染卢沟桥。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方法 1.引导回忆法。引导学生回忆过去接触过的关于卢沟桥的知识,加深对这座历史名桥的认识。 2.图文结合法。在讲述七七事变前的形势时,应准备一张“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增加直观的教学效果。 3.讲述法。此法适合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4.讨论法。 5.影像辅助法。充分利用现有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日本法西斯野蛮行径的认识。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关于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内容。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当年抗日将士那悲壮的《卢沟桥歌》仿佛在永定河上回荡。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同学们,这里提到的1937年7月响起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指的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中国守军的抵抗。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中国人民从此进入八年抗战阶段。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请同学们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现双方尚在对战中。 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 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 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驱逐日寇出中国! 同学们,以上几段材料选自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因为卢沟桥事变是日军大举侵华的开始,此次事件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所以,卢沟桥事变在 中国近代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那么,卢沟桥在什么地方?日军为什么选择卢沟桥作为军事攻击的起点?卢沟桥事变意味着什么?等等。学习完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会明白的。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在小学时,你们已经接触过关于卢沟桥的知识。卢沟桥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位于中都(金都城)西南永定河上,是古代又一杰出的桥梁建筑。它全长266.5米,宽7.5米,是一个由10个桥墩结起来的11孔联拱式石桥 。桥墩平面设计为船形,迎水面砌为分水尖,以抗击洪水冲击。拱券采用纵联式砌拱法,使拱券成为一个坚固的整体。在桥身两侧280根望柱顶端雕有神态各异的大小石狮485个,是著名景点之一。这座桥经过多次地震和洪水的考验,历800年时间,至今屹立在北京西南的永定河上。卢沟桥的在历史上不仅因为它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更重要的是1937年7月,中国军人在此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从而揭开了全国抗日的序幕。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板书]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一、血染卢沟桥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东三省。紧接着又向华北推进。1935年逼迫国民政府与之签订了《何梅协定》,又策划华北五省(山西、山东、河北、察哈尔、绥远)自治。到1936年,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日军势力已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城。战争一触即发。 下面请大家

文档评论(0)

llc6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