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夹江桥三角挂篮.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洲长江公路大桥夹江桥 挂 篮 计 算 书 主承重系统 模板系统(略) 挂篮稳定性 挂篮抗倾覆计算 编制: 审核: 第 1 页 共 26 页 CCC3 C C C 3 主承系统的计算(三角挂篮) 一、设计依据:泰洲长江公路大桥夹江桥 5 号块原始数据 箱梁中心高 564.2cm 底板厚 61.1cm 节段长 400cm 腹板厚 93.8cm 节段体积 80.0m 节段重量 208.0T 二、浇注砼重量分配 从该桥施工过程知道,浇注砼重量 208T。并不是挂篮中单一构 件承担的。它是由侧模、内模、底模共同承担,所以有必要对其重 量进行分配。参照大桥箱梁图纸可以算出三个区域的浇注砼重量分 为 WA  =35.31t、W  B  =27.72t、W  C  =147.37t A  B  A 第 2 页 共 26 页 三、主构架计算 由挂篮结构设计图纸可知,主构架由 2 件对称的桁架式承载构 件联结而成,因此只需计算其中一件的受力和应变情况,可以确定 主构架是简支结构、杆件间以销轴连接,所以不存在超静定问题。 (一)、技术参数 节段浇注砼最大重量:208T 底模重量 13T(包括下横梁及附件) 侧模重量 2×10T(包括外滑梁) 内模重量 8T(包括支撑梁和内滑梁) 前横梁 4T(包括其上附件) 另加 2.5%的施工负荷: (208+13+2×10+8+4)×2.5%=6.33T 以上重量共计:259.3T。这个负荷全部由主构架和箱梁前节段 端部承受,假定两者各承担一半,则主构架负载为 259.3/2=129.7T 按 130T 负载计算。 (二)、受力分析及计算 1、受力简图:由前可知主构架中一端负载按 65T 计算。 第 3 页 共 26 页 支座反力:NA=T×5000/4000=81. 25T NB=T+NA=146.25T 杆件内力 F  AC  =N  A  /sinα=81.25/sin45=114.9T F  AB  =N  AC  cosα=114.9×cos45=81.25T FBC=NB=146.25T FCD=T/sinβ=65/sin38.66=104.05T FBD=T/tgβ=65/tg38.66=81.25T 式中:α=arctg LBC  /L  AB  = arctg 4000/4000=45  o β=arctg LBC  /L  BD  = arctg 4000/5000=38.66  o 4、端部 D 点的拱度 在整个主构架中,各构件均由两根 40B 槽钢拼焊而成。如图: 杆件截面惯性距: 第 4 页 共 26 页 223 2 2 3 IX=2×18600+1.0×28×20 =48400cm  4 IY=2×{640+83×[(36-2.44×2)/2] }+1.0×28 /12=45495.3cm 杆件内力图:  4 (2)虚拟状态下的杆件内力图(T=1) 根据莫尔公式: f=∑[(F×F)/(E×A)]L  i 式中:F—单位力 T=1 作用于构件时,桁架各构件的内力。 F—实际杆件内力 第 5 页 共 26 页 432 4 3 2 E—弹性模量数量 2.1×10 KN/CM 现将杆件参数和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2 杆件 Li(cm) Ai(cm)2 F(t) F F(cm) AB 400 222 -81.25 -1.25 0.0872 AC 566 222 +114.9 +1.768 0.247 BC 400 222 -146.25 -2.25 0.282 BD 500 222 +81.25 -1.25 0.109 CD 640 222 +104.05 +1.6 0.229 得到 D 点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挠度: f=0.0872+0.247+0.282+0.109+0.229=0.95CM 5、杆件的稳定性及强度 选择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最大的杆件进行校核,从前文可知,杆件 BC 的轴向压力最大,应计算其稳定性,AC 的轴向拉力最大,应计 算其抗拉强度。 (1) 杆件 BC 杆的稳定性计算: 由前文可知:IX=48400cm4 IY=45495.3cm4 则 iy  =√I  y  /A =14.3cm λ=I/ix=400/14.3=28cm  3 φ=0.96 σBC=FBC/(ΦA)=146.25*10 /(0.96*222)=685.06kg/cm ﹤[σs]=1600kg/cm 2 (2) 杆件 AC 的抗拉强度验算: 第 6 页 共 26 页 F1F1F2F2F2 F3F2F2F3 F2F2 F1 F1 F2 F2 F2 F3 F2 F2 F3 F2 F2 F2 F1 F1 3 2 σ  AC =F  AC /

文档评论(0)

liuxing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