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幽发微 披文入情 ——对《记念刘和珍君》的两组关键词的解读 江苏省海门中学 杨妙新 读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直有种情感被激荡和震撼。鲁迅先生那瘦弱的身躯中蕴藏着汹涌澎湃的感情急流,那犀利的双目中透射出冷峻凝重的理性思考,最后又交汇成一股力量巨大的情与理的洪流,牵引着读者自觉地去领略文章独特的行文方式、抒情风格所带来的巨大的艺术魅力,更引领着人们严肃认真地对人生、对生死进行价值思考以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然因为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感情极为深沉与复杂,在行文时往往微言大义,曲尽其妙,所以,我们读解先生的文章时,对鲁迅式的用语一定要进行重点思考。比如,《孔乙己》中就有“长衫”与“短衣”、“站着喝酒”与“慢慢地坐喝”、“阔绰”与“寒酸”,以及“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等鲁迅式关键词,令人品味不尽。本文试图就《记念刘和珍君》的两组与之相类似的关键词语做一点简要的解读。 一、“毅然”“黯然”“欣然”等,用于描摹情态,刻画人物。 顾名思义,《记念刘和珍君》就是为刘和珍写悼念文章,这样的文章,应该要写人物生平事迹,但是,我们看到文章没有具体去写。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一方面,刘和珍在事件发生前,只是先生的一个普通的学生,正如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学生云者,我向来是这样想,这样说的”,先生可能并未对这个人物有太多的特殊的关注,如果要说有,那也只是老师对听课的学生的一些印象断片;另一方面,我们觉得这也涉及鲁迅的写作意图。1926年3月18日上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当天的下午鲁迅正在西三条寓所写《无花的蔷薇之二》,女师大的学生许羡苏特地赶来告诉了先生这件事,获知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群众的消息后,先生无比愤慨,感到“已不是写什么‘无花的蔷微’的时候了”,就中断了前三节的写作,从第四节开始,把“投枪”和“匕首”直接刺向段祺瑞反动军阀政府。他说:(《无花的蔷薇之二》)“虽然写的多是刺,也还要些和平的心。现在,听说北京城中,已经施行了大杀戮了。当我写出上面这些无聊的文字的时候,正是许多青年受弹饮刃的时候。”又说:“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出更大的利息!”他并把3月18日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随后又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空谈》,一直到4月1日写了《记念刘和珍君》。可见先生写《记念刘和珍君》,与其他的一系列作品一样是“为了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人们牢记这次惨案”,以此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由此我们是否可以推断,《记念刘和珍君》不是一般的记念文章,不是为刘和珍个人立传,作者写此文也不是只记念刘和珍一个人,而是为了赞颂像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等爱国青年,揭露敌人,激励人们继续前进。但是,《记念刘和珍君》毕竟还是一篇记念文章,毕竟还要写到人物的一些事迹。于是刘和珍留给先生的深切记忆涌上了心头流下了笔端。 (1)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文章开篇就不同凡响,先以史家笔法纪年,表明了刘和珍等死难的日子是值得永载史册的;然后用程毅志的话告诉读者“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文章写刘和珍的第一件事就是这样的一件事,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鲁迅所编之期刊如《莽原》等,都是战斗性很强的革命刊物,时常遭反动当局的查禁,因此人们不敢订或不愿订,因此“往往有始无终”,“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而刘和珍却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这说明刘和珍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坚强意志,也说明刘和珍不仅是鲁迅的学生,更是志同道合的战友。据当年接待刘和珍订阅《莽原》时的李霁野回忆,那时编辑《莽原》的“未名社”成立不久,仅一间小屋,书架上空空落落的,书不多,很担心会垮台。但刘和珍有一天来到“未名社”,说自己最爱看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预定了全年的《莽原》,而且第一个买了鲁迅译的《出了象牙之塔》这一文艺论集,还问有没有其它的书。事后鲁迅知道了十分高兴。现在,刘和珍已经牺牲,所以鲁迅情不自禁地就想到了这么一件事,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件事,认为应该为烈士的流血牺牲“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一个“毅然”,既是对刘和珍的哀思和记念和赞叹,因为她是渴求真理的好青年,又爱读自己的书,又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谴责。“毅然”一词中,包含了先生对这个学生的多少复杂的情感啊。 (2)刘和珍“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文章第三部分简要概述先生与刘和珍的从相识到永诀的过程。在这里,先生用了两组对比:①眼前的刘和珍的“始终微笑”与内心“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猜测之间的对比反差;②平日里所常见的“始终微笑”的情态与“虑及母校前途,黯然

文档评论(0)

zb823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