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论文之——浅谈旁观者效应
浅谈旁观者效应
——从佛山小悦悦事件说开去
摘要:2011 年 10 月 13 日发生在佛山的小悦悦事件震惊了国人。幼女被汽车两 次碾压,周围 18 名路人竟无一人出手相助,最后小悦悦因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 离开人世。人们纷纷在道德上谴责这些见死不救者,然而,这 18 个人并非大奸 大恶之徒,平常生活中也不一定是无情无义之辈,而跟你我一样,是社会上的 普通老百姓而已。广佛五金城监控视频记录的一切,其实是为社会心理学上的 “旁观者效应”增添了又一案例。本文将从佛山小悦悦事件出发,探究旁观者 的心理,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旁观者效应
一、事件概况
群体心理
小悦悦
2011 年 10 月 13 日,2 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 南 海 黄 岐广佛五金 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 分钟内,18 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 一名拾荒阿姨 陈 贤 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无奈,2011 年 10 月 21 日,小悦悦经医 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 32 分离世。
佛山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国内新闻媒体,日本朝日电 视台、美国电视台 Channel1 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以相当大的比重抨击了见 死不救事件在中国的发生,观后很多国内外的民众都表示十分可怕。
《南方周末》在“方舟评论”《省察我们的灵魂,让善意充实内心》中写道: “身体的痛苦不得不由小生命承受,我们只能眼睁睁站在这场生死搏斗之外, 做更多的检讨:从最先的监护人义务到司机责任,从路人消极自由的界限到公 民德性的养成,从急救常识的缺乏到原子式陌生人社会里令人寒彻心肺的冷 漠……”
小悦悦事件的整个过程,恰好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记录, 这段视频还包括在陈姨之前路过的 18 个人。陈姨并不知道,她是第 19 个路人, 前 18 个,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这段监控视频被放出后,更是 给公众更大的冲击。
1
社会心理学论文之——浅谈旁观者效应
第一个人:一名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 张 望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 第二个人:摩托车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悦悦,一拐弯绕过离开; 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一直盯着小悦悦,然后像躲着走,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 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 对 2 米外的小悦悦熟视无睹;
第五个人: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
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
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并且不断回望小悦悦;并停车询问附 近店主,但 TVS 剪切了这一段,网友质疑 TVS 违背新闻人客观公正的原则, 违反新闻总署若干规定,属于报道虚假新闻范畴;
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却没有停步; 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
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惊异的目 光外再无动作。
…………
冷血的司机,冷血的路人,冷血的风凉话,甚至是冷血的假扮肇事
者……《成都晚报》在小悦悦事件发生后的标题一针见血……“最冷漠的路过”。
那么,为什么在惨剧发生后,有这么多的旁观者的情况下,却没有一个人 伸出援手拯救这个女孩呢?旁观者的冷漠让我感到心寒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 旁观者心理的思考。
二、心理学分析
从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来看,小悦悦事件并非特例。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 《全国犯罪受害调查》,65%的暴力侵害事件中有旁观者的存在,其中最多的是 殴打(68%),然后是抢劫(49%)和强奸(28%)。在受害者的眼中,旁观者 “不帮忙也不帮凶”的占 48%,“帮忙”的占 37%,“帮凶”的占 10%,“既帮 忙又帮凶”的占 3%。
旁观者现象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
2
社会心理学论文之——浅谈旁观者效应
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 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旁观者效应也称为 责 任 分 散 效 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 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 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 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 责任不落实。
Kitty Genovese 案例一直被视为“旁观者效应”的经典案例。1964 年 3 月 13 日 清晨,在美国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28 岁女子吉娣·格罗维斯下班回家,在 路上遭到一个连环强奸杀人犯持刀袭击。袭击过程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其间格 罗维斯尖声惨叫,大呼救命,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注意,凶徒于是逃离现场。10 分钟后凶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