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的评价和鉴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足石刻的评价和鉴赏 艺术对于生活就像是催化剂,总能给平淡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几分色彩。大自然创造的艺术总是能让人瞠目结舌,但人类的妙思巧手却有着它独特的韵味和含义。对于大足石刻我有着太多的情愫,爱着它那厚重的文化和那份少有的宁静,让人虔诚使人痴迷。 一、大足石刻的介绍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陆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史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其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1999年12月1日在摩洛哥历史文化名城马拉喀什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神圣殿堂。 大足石刻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是重庆唯一两个五A级景区之一,是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旅游金矿。 二、大足石刻的评价 (一)三大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5世纪和7世纪前后,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8世纪中叶走向衰落。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筑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大足石刻之崛起,有其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巴蜀相对安定,成为经济繁荣的地区,入宋以后更是如此。经济的发展为文化、艺术、宗教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大足地处巴蜀地缘文化交汇之处,其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昌盛,9世纪末至公元1250年间,大足无大的战争,“内如世外桃源,外有战乱刺激”,人们有产生造像求神保佑的愿望。晚唐至宋有当地长官韦君靖、任宗易等的提倡、组织以及外地官员冯揖等捐资造像;有僧人赵智凤以一代宗师之坚毅营造宝顶山道场,等等,使大足石刻得以延续建造,渐具规模,走向顶峰。 中国石窟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而作为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大足石刻在艺术形式和风格方面,有别于西北和中原的早期石窟。不但有中华民族自身的审美意识,更具有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既有雄浑的阳刚之气,又有世俗情趣的婉约之美。大足石刻是世俗生活的画卷,是古代社会的缩影。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大足石刻摩崖造像以集释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耳异于前期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它就是一部古典大百科全书,无论在宗教、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建筑、民俗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杰作,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价考察价值。 艺术观赏价值 石刻分为五处摩崖造像,它们分别是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11至13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石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以及以石门上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因此,大足石刻的观赏性极高,值得一去。 让我映像深刻的是宝顶山的大佛湾造像,它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严谨,交易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石刻延宝顶内山的崖石弯弯而凿,呈U形,故称宝顶大石湾。那里崖高谷深,西面是峡口,东南北三面崖壁长约500米,高低3到25米,如今编了号,统筹有序,根据编号参观,依次刻的是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宝楼阁、华严三

文档评论(0)

139****79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