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题小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0~21题(7分) 云[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0.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3分) 2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20、“竟”是“最终”之意,诗人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和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2分)一个“竟”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1分) 21、三、四句运用拟人、对比、象征手法(2分)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一边却是夏云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在作自我欣赏。表现了作者对见死不救的夏云的憎恨以及对“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抨击。(2分) [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雨寄北(李商隐)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双调]清江引·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22.这两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共同情感?(2分) 23.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22.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家却没法回家,只能在远方思念亲人的深切之情。 23.相同:都没有直接(正面)回答归期是在什么时候,都借助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不同:李诗想象将来和亲人团聚时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剪去烛花、回忆在巴蜀时的情景的喜悦幸福之情;张的散曲用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秋雨打蕉而惊醒了神游故乡的美梦来回答什么时候是归期,暗示着回家还遥遥无期。 [杭州高中2009届高三三月月考试卷]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22—23题(6分)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22.“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看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请你就一“弄”字,谈谈它所显现的“境界”。 23.“沙上并禽池上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22“弄”字具有拟人的特点,显出了姹紫嫣红的勃勃生机和月光皎洁、花枝摇曳的美景。 23写水鸟双栖并宿、燕婉亲昵之庭园池塘美景反衬自己的孤单愁苦和惜春恋春之情。 [浙江省嘉兴一中2009届高三一模试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醉花间(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22.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暄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乎更上口,意境也不为差。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22.(2分)作者用“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出“小园”蓬勃生机的早春气息。 (1分)词句中春虽未到,但不远矣,概因日晴雪融,梅花盛开,池水碧绿,在点明“小园”已经充满了活力与生机,这都是大地苏醒的先兆。(1分) 23.(4分)同意王国维的看法。(1分)词中的“月”是“斜月”,说明此时的月并非满月,光为微光,这样的月光照在夜晚生出寒气的草上,渲染出一幅冷、寂之境。(1分)再与前句“高树鹊衔巢”结合起来,环境的特点更为清晰。(1分)而如改为“明月”,则光线小同,意境也会不同。(1分)(如答同意“有人”的看法,分析合情理,能自圆其说,亦可。) [湖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考查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曲江对酒(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杜甫当时任职左拾遗,但因忤肃宗而不受重用。 22.首联一个“ ”字写出了物景的变化,其第二句营造了“  ”的诗境。(2分) 2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景与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