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素霞抽动症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抽动症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 * 抽动症 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以不随意的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性、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或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 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动作和思维以及其他行为障碍。 男性明显占优势,男女之比为3~4∶1。 * 抽动症的病因 遗传因素 神经调节障碍 多巴胺系统的功能缺陷 感染因素 围产期损伤 精神因素 家庭因素 药源性因素 *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面部肌肉抽动,例如眨眼、翻眼、斜眼、扬眉、皱眉、撅嘴、咧嘴、歪嘴、张嘴、伸舌、舔嘴唇、缩鼻、皱鼻、做怪相等。 头颈部肌肉抽动,例如点头、摇头、仰头、扭头、挺脖子、耸肩。 喉部肌肉抽动,表现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随地吐唾沫、长出气,发音时重音不当,不自主骂人等。 * 躯干部肌肉抽动,例如挺胸、扭腰、腹肌抽动、鼓肚子、吸肚子等。 上肢抽动,例如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等。 下肢抽动,例如抖腿、踢腿、踮脚、跺脚、伸膝、屈膝,甚至步态异常。 * 在一个时期以某一组肌肉抽动为主,表现为同一个症状。但在另一时期又表现出另一组肌肉的抽动,即症状的变化性。 部分患儿抽动前有局部不适或紧迫感,唯有抽动方可缓解。 抽动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一,轻者对患儿学习和生活环境无影响,重者影响学习、扰乱环境,甚至不能在教室中上课。 * 所有形式的抽动都可能因应激、情绪紧张、焦虑、厌烦、疲劳、兴奋、感冒发热而加重。 都可因放松、全身心投入某事、精神集中而减轻,睡眠时消失。 * 抽动症的分类 1.简单运动性抽动 2.复杂运动性抽动 3.简单发声性抽动 4.复杂发声性抽动 5.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 * 1.简单运动性抽动 突然的、短暂的、没有意义的运动。 如:眨眼、侧视、耸鼻、撅嘴、张嘴、做鬼脸、点头、耸肩、上肢的突然抖动、腹肌的抽动、踢腿等。 * 2.复杂运动性抽动 稍慢一些的、持续时间稍长一些的、似有目的的动作行为。 如:咬唇、拍手、刺戳动作(如戳眼)、冲动性地触摸人和物、打或闻自己或他人的身体某部位、投掷动作、弯腰、后仰、旋转、跳跃、单脚跳、下蹲、顿足、模仿他人动作、淫秽的姿势等。 * 3.简单发声性抽动 突然、无意义的发声。 如:吸鼻、清咽、咳嗽、尖叫、呕吐声、犬吠声等。 * 4.复杂发声性抽动 突然的、无意义的发声。 如:无目的的重复词和短语、重复自己的词或句、重复他人的词或短语、秽语等。 * 5.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 往往是复杂发声性抽动和复杂运动性抽动 同时存在,症状频繁而严重,且交替出现。 * * 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综合征) 是抽动障碍中最有代表性,临床表现最复杂、最严重。 患者的始发症状通常在青春期前5~8岁出现。起初,其症状和短暂运动性抽动障碍相似,抽动较轻且持续时间较短,主要包括脸部、头部和上肢的抽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抽动症状持续存在且症状类型越来越多,分布范围越来越广,通常从身体的上部发展到躯干及腿部。 * 检查方法 血、尿、便等常规检查正常。 头CT、MRI一般正常。 脑电图,部分患儿可有异常图形。 联带运动试验 穿针试验 翻手试验 * 抽动症的治疗 1.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是防止疾病的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常用心理转移和认知行为治疗。 2.药物可以直接改善抽动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氟哌啶醇、硫必利、可乐定、利培酮等。 3.饮食调整、环境治疗 * 1.心理行为疗法 (1)消除诱因: 年幼儿童的诱因通常是看紧张的电视或录像节目、玩游戏机、耳闻目睹害怕的事物所致。 * (2)详细分析心理因素: 年长儿童常因遭受意外,家庭冲突、学习压力太大而产生抽动。如各种矛盾的调整,家庭矛盾,父母、祖父母对小儿的过度要求和强制所造成的精神矛盾和紧张情绪必须予以解决。如有学校因素,应与教师联系协同解决。 * (3)给家长以必要的指导: 说明此病的性质,不要惊慌,消除由于父母的过分关注所造成的强化作用。 父母对抽动常常过于担忧,应使父母了解抽动发生的诱因,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学习和活动。 对患儿的抽动症状不要提醒、指责和给予过度的关注,而是对患儿的抽动应采取不予理睬态度,可使症状逐渐消退。 * 2.行为矫正 ?鼓励患儿自行控制抽动。 采用正性强化的方法,如:奖赏其通过努力,克服并减少抽动,并且用放松的方法减少患儿的精神紧张,这对年幼儿童较为有效。 * 3.药物治疗 ?抽动症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只有当抽动明显地影响患儿的运动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