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作探究 ①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是除夕,我们有除夕放鞭炮的习俗。 ②以乐景写哀情,用繁琐响亮的鞭炮声衬托“我”极度悲哀的心情。 文章开头写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为何还要写外面繁琐而响亮的鞭炮声? * * * *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叶圣陶名言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品德教育重在实做,不在于能说会道。 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走近作者 【张中行】(1909—2006年),原名张璇,学名张璿,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代表作】 合作编著《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相关介绍 【代表作】 童话集《稻草人》; 长篇小说《倪焕之》;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圣陶短篇小说集》等。 丁卯 商酌 譬如 累赘 拖沓 妥帖 字词积累 mǎo zhuó léi zhuì tà pì tiē 【商酌】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修润】修改润色。 【譬如】比如。 【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整体感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 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根据文章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心中罩上“双层的悲哀”。 第二部分:(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3-5)详写叶圣陶先生在日常 交往中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9)教育人们铭记叶圣陶先生的写话主张,理解叶老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细读感悟 细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 扣先生语言,品先生之形象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 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 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等。 ——治学严谨 忆先生之身影,品先生之形象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热情、周到 * *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