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作品原文 《登高》⑴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⑵ , 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 ,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 潦倒新停浊酒杯⑻。[1] 注释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 杜 诗 详 注》。作于唐代宗 大历二年(767)秋天的 重 阳 节。 啸哀:指 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2]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 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病戒酒, 所以说“新停”。 译文 风急天高 猿 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 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 树 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 长 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 酒 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 市)。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 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 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 途中留滞 夔 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 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 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 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 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大 李 杜”。存诗 1400 多首,有《 杜 工 部 集》传世。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 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 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 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 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 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 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 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 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 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 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 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 急、风大著称。“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 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 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悲凉的 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誉为 “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

文档评论(0)

kongbaip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