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抒写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显示词人的英雄本色,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是辛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色。 英雄影片 也正是因为这种爱国精神,辛弃疾超脱了这个时代,成为了民族的英雄。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里指赣江。 2.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3. 长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4. 愁余:使我发愁。 5.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 背景介绍: 题序“书江西造口壁”说明这是一首登临词。登临的地方就是“江西造口壁”。 据有关文献记载:1129年十月,金兵侵入江西,南宋的隆祐太后从江西沿赣江南逃。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此事距离辛弃疾登临造口只有40年。 有人说此词在情感上“一波三折”。 1、试分析作者在上阕中的情感。 2、下阕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但清江这一段的流向明明不是向东,而是向南的。你觉得它寓含着什么深层含义? 3、末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上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国耻未雪的悲愤)。 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 “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里指赣江。 2. 行人:被金兵骚扰流离失所的人。 3. 长安:此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4. 愁余:使我发愁。 5. 鹧鸪:鸟名,叫声悲切,听时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
抒写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显示词人的英雄本色,表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理想,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是辛弃疾英雄词最鲜明的特色。
英雄影片
也正是因为这种爱国精神,辛弃疾超脱了这个时代,成为了民族的英雄。
上阕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思(国耻未雪的悲愤)。
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
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高洁品格。
本词运用了托寓手法。请根据“我”的这一特点,说说辛弃疾借本词表达了什么样的志向。
比兴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辛弃疾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 但辛弃疾也有许多与陆游不同的地方:他作为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曾经获得相当高的地位,他对抗金事业的追求,不像陆游那样主要出于一腔热情;作为一个英雄豪杰式的人物,他的个性要比陆游来得强烈,他的思想也不像陆游那样“纯正”;他的理想,不仅反映了民族的共同心愿,而且反映了一个英雄之士渴望在历史大舞台上自我完成的志向。 因此,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不像陆游喜欢写作诗歌尤其是格式严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词这一更宜于表达激荡多变的情绪的体裁。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保存了词作六百多首。
◆辛弃疾与陆游
悲歌慷慨 英雄本色 爱国词人辛弃疾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 ①锦襜:(chán)锦衣。 ②燕兵:指金兵。 ③娖:(chuò)整理,此处为“取”的意思。 ④银胡簶:(lù)箭袋。 ⑤金仆姑:箭名。 上阕写了作者“壮岁”时的什么往事? 青年时期参与统领抗金义军,活捉叛将,投奔南宋朝廷。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