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品茗与汉中茶渊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吃茶品茗与汉中茶渊源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普通人,每天一睁眼,一开门,都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除非吸风饮露的神仙,否则,谁也难以免俗。 茶在这七件事里,忝居末位,并非茶不重要,而是就人的生存必需而言,茶并非不可或缺,它非雪中之炭之需,而是锦上之花之物。 茶以物化的形态生长、炮制和呈现,而饮茶、品茶的过程则常常渗透着文化和精神的元素,于是,在我国历史上,早早就孵化产生了茶文化和茗饮之道。 茶与文化礼俗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 邶风· 谷风》便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的诗句。茶在这里成了婚姻的重要聘礼,也成为订婚仪式上的主角。这种名为“荼”的茶,先味苦,回味甘,是夫妻同甘共苦创造幸福生活的象征和祈愿。说“荼”即茶,则源于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明代杨慎的《丹铅录》中也说,“茶就是荼,音途。”而据《唐韵》:“荼字,自中唐开始变作了茶。”从此以茶称谓,延续至今。 茶由纯物质升华到具有浓郁的文化意味,走过了漫长的演变之旅。古人习惯把饮茶叫做吃茶,而吃茶之风始于魏晋,到唐代已经十分盛行。 至今,人们仍津津乐道的茶文化源头,就始于晋人杜育的《荈赋》,唐代则有茶圣陆羽的经典著作《茶经》,到宋代有蔡襄的《茶录》,黄儒的《品茶要录》,就连贵为天子的宋徽宗赵佶也沉溺于茶道,乐此不疲,着实秀了一把,写出了《大观茶论》,开创了国家领导人谈茶经、论茶道的新阶段。如果从谈茶著作之丰而言,无疑明代又是另一个高峰,流传至今的茶论著作有顾元庆的《茶谱》,田艺衡的《煮泉小品》,陆树声的《茶寮记》,及许次纾的《茶疏》等,明代论茶大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则是撰写《本草纲目》的医圣李时珍,他写了《茶》一文,着重探讨茶的药用价值,他认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沈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茶文化发展绵延到一千多年后的清代,蔚为大观,终于汇聚成一部集大成的著作——陆廷灿的《续茶经》。 茶,由吃茶、喝茶到饮茶和品茗,仿佛越来越文化和精神,越来越清雅和淡泊,于是饮茶之风也越来越流行于知识分子和文化人。陆羽说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赵佶说,“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好饮茶,大约象征着一种本真简约的人生态度和清静高雅的生活方式。这正如古代君子佩玉,“君子如玉”,佩玉成了古代君子德行的象征。而喜饮茶、善品茗的人,仿佛随身也挟裹着一缕清气。 随着茶文化的盛行和发扬,又衍生了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对应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这大约是超越了衣食温饱的生存状态,而流行于士大夫阶层的的生活方式,随之,文人相约品茶也成了一种雅聚,茶楼也成了有闲阶层释放闲情逸志的场所。而茶也就永远在物质与文化,欲望与精神之间轻舞飞扬。 人以群分,淡泊名利的雅士,相约于茶肆清谈,狂放不羁的豪客聚集于酒楼放言,他们大约都沉醉于“ 壶中乾坤大,杯里日月长。”的济世或遁世的两端。常常多理想抱负而少行动良策。 物以类聚,茶分多种。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地集中在北纬35°秦岭淮河以南,但由于采摘时间不同、炮制方法各异,成品茶便分为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竹茶、片茶、砖茶等等。 汉中地处秦巴高地,境内林木森森、溪水潺潺,云雾缭绕,雨水丰沛,极适宜茶树生长,是产绿茶的好地方,汉中仙毫以“香浓、味醇、形美、耐泡、保健”五大特点而驰名海内外,颇受茶客青睐。 汉中茶史,源远流长。“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据《华阳国志》记载,大约3000多年前,古代巴国人就贡茶给周天子。因贡茶“形似月亮,紧压成团,名曰‘西乡月团’”。 专家考证,“西乡月团”大致产于镇巴、西乡一带。而陆羽的《茶经》开篇也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他在“茶之出”中又具体说明,梁州茶主要分布在襄城(南郑)和金牛(宁强)两县的山谷。 时光荏苒到了大唐,朝廷即以汉中茶赐贡;而宋代,随着茶马互市的兴盛,汉中成为周边八方的茶叶集散地和贸易市场,《宋史》载:“汉中买茶,熙河易马”,汉中因为茶叶贸易,与宋都开封和成都,当时并称宋朝三大财税源城市。到了明清,“年以汉中茶三万担,易边马三万匹”,更是盛况空前,汉中的经济文化也随之繁荣昌盛,《明史》记载,汉中“繁华虽不及长安,亦陕西第二大都会也。” 往事越千年。如今,汉中市的西乡等9个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到60万亩,可采面积达到44万亩。今年4月,“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在浙江权威发布,“汉中仙毫”以13.08亿元的品牌评估价值,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二十强。创造了汉中茶叶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饮茶品茗讲究一个心态和境界。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时节,捧一杯青翠的汉中绿茶,端详茶叶在沸水的激活下,活跃地旋转腾挪,慢慢地舒展,摇曳婀娜成满杯绿叶,仿佛喝茶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