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宗赵昚的几道“私家菜”
宋高宗无后,帝位传给了太祖赵匡胤的直系后代赵昚。当年,赵匡胤死后,龙椅一直被弟弟赵光义霸占着并代代相传。 赵昚对高宗赵构自然是感恩戴德,百般孝敬,是为宋孝宗。 赵昚的身上还有赵匡胤的血性,登基之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重振雄风,他为名将岳飞平冤昭雪,谥号“武穆”,并剥夺秦桧的官爵。接着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顽强抗击,大败南返。金军乘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宋孝宗见难以战胜女真,只好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从此专心治国理政,搞经济建设,让天下百姓一起奔小康。 赵昚执政期间,严惩腐败,打造出一个“乾淳之治”的富裕太平局面。 孝宗对美食的态度更为生猛,还曾因贪恋美食差点闹出人命。 江南为水乡,海鲜及各种水产品应有尽有。 赵昚爱吃螃蟹。吃蟹作为一种闲情逸致的文化享受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 毕卓是两晋时名人,少年时豁达豪放,很有才华,官至吏部郎。这人嗜酒如命,曾夜间醉后到邻居家盗酒,结果被当场拿下缚于酒瓮边。天亮时,主人见是毕吏部,大惊失色,忙解缚谢罪。而毕卓却大笑:“让我闻一夜的酒香,多谢了。”并让其打酒再饮,大醉而归。至今民间仍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国画大师齐白石还画有《毕卓盗酒》,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 据《世说新语》记载,毕卓说:“得酒数满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执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毕卓的这种人生观和饮食观着实影响了后世许多人。从此,人们把吃蟹、饮酒,作为人生的一大快事。 毕卓嗜酒,赵昚嗜蟹。宫廷御膳中以蟹为菜的品种有:持螯供、蟹羹、洗手蟹、蟹生、酒蟹、醉蟹、糖蟹、蟹酿枨、蝤蛑签、炸蟹、醋赤蟹、五味酒酱蟹等数十种。 这赵昚无疑比毕卓更有口福,可赵杳见到好吃的就不肯撂筷子。一次,他吃下无数只螃蟹,头晕恶心,腹痛如刀割,每日上吐下泻达十余次,众御医调治不愈。高宗深为忧虑,亲自遍访民间名医秘方,请来一位住在杭州的药铺严郎中,用“新鲜藕节细研,以热酒调服”才治愈了赵杳的痢疾。为此高宗还搭上一枚金杵臼,从此这位姓严的郎中誉满京城,人称“金杵臼严防御家药店”。 除螃蟹外,孝宗特别爱吃的一道菜是“坑羊”。 据《经筵玉音答问》载,宋孝宗曾为他的老师胡铨在宫中摆过两次小宴,第一次以“鼎煮羊羔”为首莱,第二次为“胡椒醋羊头”与“坑羊炮饭”,赵杳一边吃,一边赞道:“坑羊甚美。” “坑羊”其实就是今天的烤全羊,但做法更为特别。首先每次做“坑羊”都要选择一片清洁的土地,挖地三尺,做一个坑,再用砖垒成一个灶,上面架铁锅,锅的上方放一个铁架,把宰杀好的,经过盐、花椒、香料、葱等腌三五个小时之后的整羊倒挂在架子上。然后开始加柴火烧,把空锅烧得通红。这样,肥沃泥土的气味、铁锅气味和水气,加上腌制的调料,汇合在一起,渗透到整个羊身,如此热烤七八个小时,羊肉完全熟透,即可切割食用,味道当然是鲜美异常。 元代大画家倪瓒根据宋孝宗的“坑羊”做法,创造出“云林鸭”,这是后世“北京烤鸭”的老祖宗。只是倪瓒的烤鸭是用炉子和果木烧烤,其法为:把鸭子先用佐料码好,然后横挂在铁杆上,架在一口大锅里,锅里面放上一杯酒,也是把锅烧红,这样酒的香气就会散发到鸭肉里面。 但宋孝宗时期,江南产羊有限,“吴中羊价绝高,肉一斤为钱九百”,只能“中宫内膳,日供一羊”保持赵宋宫廷以食羊为主的老传统。一天只能吃到一只羊,如何能满足帝王对美食的欲望。 宫廷御厨的食料只能在南方盛产的鱼虾水产中来找替补了。 这下鱼类自然就成为御厨的首选。 鱼有刺,食客时常会被扎到嘴或刺到喉。 而鲥鱼在鱼类分类學上属于鲱形目、鲱科、鲥属,曾与黄河鲤鱼、太湖银鱼、松江鲈鱼并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鱼”,驰誉千百年。早在汉代,鲥鱼就已成为美味珍馐,东汉名土严光(子陵)以难舍鲥鱼美味为由拒绝了老同学光武帝刘秀的入仕之召,更使鲥鱼名满天下,严子陵钓鱼台至今仍是富春江上的第一名胜。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也对鲥鱼赞赏有加,称其为“惜鳞鱼”、“南国绝色之佳”,并作诗赞日:“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宋朝学者彭渊材曾经说过他平生有五恨:第一恨鲥鱼多骨,第二恨金橘太酸,第三恨莼菜性冷,第四恨海棠无香,第五恨曾子固不能诗。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也说出自己的人生三大恨: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梦》未完。 这些平头百姓被鱼刺扎到就扎到了,没处找替罪羊泄愤去,可如果皇上被鱼刺卡了喉,那岂不是杀头的罪过? 这时,一位御厨提出,太祖年间有过一道“圣旨骨酥鱼”,其“骨酥刺烂,鱼形完整”,无论头、骨、刺、鳍、尾、翅、鳞,想吃哪儿就吃哪儿。 可此道菜已在皇宫失传多年。于是御厨尚食发动“御厨房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