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呼吸道传染病最新版本.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 抗生素:青霉素 积极治疗并发症 预防-洗手 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对预防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呼吸系统传染病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好流水洗手加肥皂擦洗,90%左右的沾污在手上的微生物都能洗干净 如果几个人合用一盆水,不如不洗 一人一巾 何时该洗手? 餐前和上厕所后 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 打喷嚏或咳嗽后 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 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喉炎 肺炎 心肌炎 脑炎,部分患者遗留智力低下、癫痫、瘫痪等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三、并发症 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 积极治疗并发症 四、治疗 管理传染源:隔离至出诊后5天,有呼吸道症状者隔离至出诊后10天; 易感者有接触史的隔离检疫3周 切断传播途径:少去人员集中地方 保护易感者:免疫接种 五、预防 四、水痘-带状疱疹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 原发感染为水痘,临床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斑、丘疹、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轻微,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 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其特征为沿身体单侧感觉神经相应皮肤节段出现成簇的疱疹,常伴局部神经痛。 妊娠妇女感染水痘后,可以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d至皮疹干燥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水痘痂皮无传染性)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传染性很强,孕妇分娩前6d患水痘可感染胎儿,出生后10~13d内发病。 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多见于儿童 一、流行病学 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故多年后仍可发生带状疱疹。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 传染性极强,在集体场所中常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90%病例为50岁以上老年人或有慢性病及免疫缺陷者 潜伏期:12~21d,平均14d。 前驱期:成人皮疹出现前1~2d出现全身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而无前驱期症状。 发疹期: 出诊顺序、分批出现,躯干--面部--四肢 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一般经过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个阶段 多数为自限性,10天左右可自愈 少数发展为出血性水痘,病情严重 二、临床表现 潜伏于神经纤维的病毒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带状疱疹 多有前驱症状,1-3天后,成簇的红色斑丘疹-水泡,带状排列,一班不过中线; 多伴有神经痛 3天左右转为疱疤,10-12天结痂,2-3周痊愈,不留痕迹; 治疗:阿昔洛韦 水痘 带状疱疹 控制传染源 出疹前两天即可排出病毒 病人隔离至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两周。 接触者观察3周 预防措施 三、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通风换气 消毒 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射特异性水痘免疫球蛋白 接种水痘疫苗 五、流行性腮腺炎-丙类 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系统性、多器官受累的疾病; 临床特点: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 儿童和青少年多发 儿童可并发脑膜炎、脑膜脑炎 青春期后可引起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 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唾液;空气-飞沫;垂直传播 易感人群: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一、流行病学 潜伏期为8-30天,通常为18天。 部分有前驱症状; 典型症状:高热伴腮腺区肿痛 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伴高热;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二、临床表现 75%的患者有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为神经系统并发症、生殖系统并发症、胰腺炎、肾炎等; 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感染 三、并发症 支持、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无特效药,疗效不确切 肾上腺皮质激素:重症患者使用 治疗并发症 预防睾丸炎 四、治疗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应留验3周。 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消毒。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保护易感者: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五、预防 由风疹病毒引起 与麻疹是完全不同 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