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能源汽车镍氢电池课程教学设计
一、任务引入 (时间: 5分钟)
【知识回顾】
1.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类型、基本原理和性能参数
2.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
【任务分析】
本次课学习内容包括镍氢电池的结构、原理和主要材料及充放电特性和优缺点。
【目标要求】
1.掌握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2.掌握镍氢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展示教具;学生活动:体会场景,感知实物。
二、知识准备 (时间:40分钟)
【相关知识】
1.导入新课
镍氢蓄电池是一种绿色镍金属电池,它的正负极分别为镍氢氧化物和储氢合金材料,不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且其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电解液增减现象,蓄电池可以实现密封设计。镍氢蓄电池在比能量、比功率及循环寿命等方面都比镍镉蓄电池有所提高,使用镍氢蓄电池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曾经达到600km,目前在欧美已实现批量生产和使用。下面我们一起进入镍氢电池的学习。
2.讲授新知识
引导问题 :镍氢蓄电池的结构特点及用用情况?
教学开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并答疑提问和学生一起总结。
一、镍氢电池简介
镍氢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池。它的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储氢合金制成,是一种碱性蓄电池。镍氢电池具有高比能量、高功率、适合大电流放电、可循环充放电、无污染等优点,被誉为“绿色电源”。
二、镍氢电池结构
镍氢电池可以分为方形(左下图)和圆形(右下图)两种类型。镍氢蓄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极板、隔板、电解液等组成。隔板采用多孔维尼纶无纺布或尼龙无纺布等。为了防止充电过程后期蓄电池内压过高,蓄电池中装有防爆装置。
三、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镍氢电池正极是活性物质氢氧化镍,负极是储氢合金,用氢氧化钾作为电解质,在±极之间有隔膜,共同组成镍氢单体电池。在金属铂催化作用下,完成充电和放电可逆反应。
四、镍氢电池正极材料
镍氢电池的正极以质量轻、孔隙率高的泡沫镍作为电极基体,起导电和电极骨架的作用,泡沫镍的使用可增加电池容量。正极的活性物质是平均粒径为10~20μm的Ni(OH) 2粉末,由于纯Ni(OH)2的导电性很差,通常在Ni(OH) 2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导电物质如CoO、镍粉、石墨或乙炔黑等来增加活性物质的导电性。粉料混合均匀后加入一定浓度的黏结剂调成膏糊状,然后涂至泡沫镍基体中,再经烘干、压片制成镍电极。
五、镍氢电池负极材料
镍氢电池负极材料为储氢合金,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发生吸氢和放氢反应,涉及电极表面电化学及体相扩散过程。特别是在大电流或高温工作时,储氢电极对镍氢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六、镍氢电池充放电特性
1.充电特性
充电特性与充电电流大小有关。充电电流越大(充电速度越快),电池充电电压越高,越早地达到充电截止电压,能充人的电量越少,充电效率也越低。
2.放电特性
下图为镍氢电池的放电特性图。在刚开始放电时,电压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在接近放电终了时,放电电压又急剧下降。另外,放电电流越大,放电电压越低,越早地到达放电终止电压,放电时间越短,能放出的容量越小。
七、镍氢电池的优缺点
1、优点
(1)比能量达50~70 Wh/kg,比功率达150~300 W/kg。
(2)使用寿命较长,循环充放电达1 000次。
(3)耐过充、过放电能力较强。
(4)绿色环保,无铅、镉等对人体有害金属的污染。
(5)使用温度范围宽,可以在-23~55℃下正常工作。
2、缺点
(1)自放电损耗较大,月损失20%~40%。
(2)对温度敏感,温度对放电电压和容量有较大影响。
(3)目前成本较高,是铅酸电池价格的5倍以上。
(4)单体电池电压较低,为1.2 V。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讲授知识,讲演结合;学生活动:理解结构、原理、性能。
三、任务实施 (时间: 30分钟)
【任务实施】
镍氢电池的检测
1.基本设备
一块镍氢电池。
2.操作步骤
镍氢电池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检测。
3.具体操作
【步骤一】示范操作
【步骤二】学生操作训练或课堂实践
4.适任评估
对任务效果进行检验评价。
1.评估要素
结合能力要求
2.评估标准
①操作准确、熟练(100%×满分);②操作准确、较为熟练(80%×满分);③熟练程度一般、能完成操作(60%×满分);……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示范操作,突出要领;学生活动:工学结合,学做合一。
四、项目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