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缝间的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林希及其其作品。
2.体会散文的特点:作者选取三种植物,围绕主题进行具体描写。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蕴含的对石缝间顽强生命的无比崇敬之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2.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学习深入思考自然社会现象,思考生命、生活的意义,提高其精神品位。
3.结合实践,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野外观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自己对石缝间那些顽强生命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揣摩语句,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交流对生命的理解。在这首钢琴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不屈不挠的激情,它是对不肯屈服于恶劣环境,活力四射的生命现象的诠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相信同学们对生命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读感知
1.走近作者
林希,1935年生于天津,原名侯红鹅,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4年在《河北文学》首发小说,曾任《新港》杂志编辑,后从事专业创作至今。其诗集《无名河》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新诗奖,及1983——1984年度天津鲁迅文学特别奖。
2.字词积累:
潸然(shān)采撷(xié)吮吸(shǔn)扼制(è)贫瘠(jí)困厄(è)狭隘(ài)繁衍(yǎn)震慑(shè)
潸然:流泪的样子。
采撷:采摘,采集。
吮吸:把嘴唇放在乳头上或其他有小口儿的物体上吸东西。
不可扼制:无法阻止或限制。
茁壮:强壮、健壮。
贫瘠:土地蒲,不肥沃。
柔韧:柔软而有韧性。
哀怜: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凋落:凋谢。
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木节交错。常比喻事情错综复杂。
栖身:居住。
死寂:死一般寂静。
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困厄:艰难窘迫。
震慑:震动使害怕。
三、整体感知:
老师配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上述问题边听边思考:本文主要描述了石缝间的几种生命,通过石缝间的生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文章描写了石缝间的野草、山花和松柏三种生命。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怀有感动、敬畏、惊叹之情。
四、梳理结构,并用自己话说说各部分内容。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在石缝间生存的生命令“我”感动。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以石缝间3种生命为媒介表达对适应恶劣环境的顽强生存者的敬意。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赞颂石缝间生命的价值和伟大意义。
五、研讨课文
看到这些石缝间的生命,作者为什么会感动得潸然泪下?(学生讨论)
归纳:这些生命似乎生来就注定要经受磨难和艰险,当它们还是种子时,就无人问津,于是被不定的风裹挟着,散播到天涯海角,落在了不毛的石缝间。生命似乎只有终结而不再会有开始,然而,它们竟然倔强地丛生于不毛的石缝间了。(主要是通过三种植物的描写)。
六、作业布置:
1.抄写“积累运用”中词语。
2.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板书设计:
野草 细瘦蒲叶
野草 细瘦蒲叶
叶下生根
石缝间的生命 蒲公英 改变形象
柔韧强固
松柏 伤痕累累
盘根错节
感动
惊叹
敬畏
一、复习旧知识:“石缝间的生命”这一标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它让人马上意识到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存下来的艰难,再细读文章,你更会被那种不畏恶劣环境、顽强生存,抗争的精神所感动。今天,我们再次去感悟文章的深刻内蕴。
二、探讨文本,合作交流
1.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了概括性的诠释与理解?
明确:文章第九段对题目作出了概括性诠释与理解: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2.为什么说石缝间的生命既是生物学的,也是哲学的,又是美学的呢?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作者从野草、蒲公英、松柏的生命历程中发掘出生物学、哲学、美学三个层次上的意义:
——生命有异常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的本能顽强尊贵,生命的欲望不可扼制,“生命不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为环境制约、规定和改变,然而,强者对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被战胜;而是主动,是战胜。生命价值在于拼搏。石缝间的生命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
——拼搏的生命复苏了死寂之地,避免了生命的绝迹,装点了荒山枯岭,让人们看到了绝美的风景。生命在拼搏中不仅“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而且“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这是精神世界观的壮美。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