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煜前后期词风变化[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煜词教学不可避免之词风变化探究 武汉长山学校 高朝云 浮沉的李后主 李煜(937-978)字重光,李璟之子,南唐后主,是五代成就最高的词人。他洞晓音律, 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李煜的性格本来不合适做政治家,而南唐的军事力量也根本不能与宋相提并论,所以他二十五岁当了国君以后,只能在年年向宋朝称臣纳贡的情况下,苟安于一隅之地。他三十九岁时,南唐终于为宋所灭,已经投降的李煜也被押到汴京,开始了其后半生的软禁生活,两年多后,被宋太宗毒死。李煜的一生,以南唐灭亡(公元975年)为界发生了巨变,其前后两期的词风也有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就李煜具体生活境遇把他词的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并对他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作一粗浅的探析。以便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赏析古词。 柔靡的前期词 词,源于民间,中唐文人取而加以改造,至晚唐温庭筠而趋向成熟。到五代时,富庶的南唐和西蜀文人填词之风大行。李煜之父李璟就是名家之一。早期的词,大多为应时娱乐 之作,写尽男女恋情、风花雪月,多艳丽之作,属闲居文人之雅兴,李煜早期创作也免为其俗。李煜的前半生,尽管当的是宋朝附属国的儿皇帝,但毕竟是富庶的南唐的一国之主,生 活相当豪华奢侈。他的词作的题材范围,也没有超出花间词人、冯延已及其父李璟,大多是写宫廷生活歌舞宴饮,或是男女恋情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所谓“离愁别恨”。这时的李词,更多的是一种闺阁之气,脂粉之味,语言艳丽,甜赋柔密,虽于抒情表达方式上比前人进了一步,但是未免脱离生活而略显做作之意。 如他的词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待踏马蹄清夜月。”无数肌肤白嫩明丽的嫔娥,在春宵良辰,精心妆扮之后,纷纷列队,来到宫殿之上。她们在音乐声中,或委婉而歌,或翩翩起舞,直到踏月归去。这是李煜表现其豪华生活的词作,这些作品声色豪奢,格调较低。特别是“别殿遥闻箫鼓奏”,概括了当时帝王宫院里普遍存在着的荒唐生活方式及生活在那里面的人们的生活情趣。再如他的《清平乐》一首:“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换生。”写出了较美的意境,但传递的是一种想象中的离愁别恨,文句中的恨,扭扭捏捏,如握帕少女之态,远不如他日后写作之中的那种真情实感的愁恨悔别之意。宫廷生活的舒适,如同温室中美不出能经风雨的花朵。“晓妆初了明肌雪”(《玉楼春》),写出了一种慵懒与无聊,而文中的女子又不正是李煜自己的写照吗?这种美,是人工之作、雕饰之感,是一种近乎病态之美,如同当时很多“花间词”,没有什么太大的艺术价值,只不过是一种华丽的语言标本而已。 总之,这一时期由于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生活环境,形成了他以豪奢香艳为美的审美情趣,使得他这时的词作还呈现出一种富贵之态,华丽之彩。尽管李煜这一时期的词作具有不少特色,但总体上还没跳出“花间”樊篱,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情调都与当时香艳而柔软的词坛世风是一脉承的。 沉郁的后期词 公元975年南唐在赵宋的铁蹄下沦丧,李煜从一个小国之君,变成南冠之客,阶下之囚,对于他的命运来说,这是一种大不幸,而对于他的文学创作,却是一种绝好的转机。成了亡国之君,被拘于汴京的李煜,“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亡国的悔恨,对江南故国的思念,伴着孤寂、悲凉的心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的深哀巨痛。反映到他的词作上,促进了他文学创作上的一次大的飞跃。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破阵子》写与他亡国之时,与前期的词风已大不一样:“四十年来家国,……挥泪对宫娥。”在这首词中,李煜的写作没有了昨日的浮华,矫揉,用真实的心情打动读者的心。那种对故国的思念代替了矫情,对过去的悔恨代替了风花雪月的温情与华美,只有一纸伤心泪,满眼里乡情。“挥泪对宫娥”在他的词作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流泪的李煜的形象。 李煜在汴梁除了没有人生自由外,还要时常忍受别人对他人格和尊严的百般凌辱。据《默记》传:小周后随李煜入宋,归宋后,常被征诏入宫,一留数日,遭受宋太宗恣肆凌辱,周后肢体纤弱,痛苦不堪,每回禁处,“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还有什么比这更甚的人格侮辱呢?这无疑是对李煜残破心灵的铁蹄践踏,他羞愧、恼怒、痛恨、懊悔、无奈,无尽无止,各种愁苦盘结于胸,使他无法排解,这就更激发了他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和对故土的悠悠思念。如《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忙杀看花人。”又:“闲梦远,南国正清愁: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这两首词是词人入宋之后眷念南唐故士的作品。词人抓住南国芳春与清秋这的景物作精细的刻画,体现了整个南国的美妙境界,凝练的表达了词人对它的追念怀想。可是这种这种追念怀想非不能让其郁积的情怀有所缓解,反而更激起词人的深哀巨痛。《浪淘沙令

文档评论(0)

wtky29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