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0) (1).docVIP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0) (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4页(共NUMPAGES1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017年同步练习卷(10) 一、练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钻探(zuān)   地壳(ké)    诗兴不作(xìng) B.硕果(shuò) 校补(jiào) 气冲斗牛(dòu) C.弥高(mí) 迥然(jiǒng) 潜心贯注(qiǎn) D.迭起(dié) 漂白(piǎo)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哀微  独裁  沥尽心血 B.硕果 澎湃 警报叠起 C.疏懒 慷慨 炯炯目光 D.赫然 高标 形式紧张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总队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带来的喜人变化。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 C.眼睛如同摄影师的镜头,同样的山水,定格的瞬间不同,捕捉到的信息迥乎不同。 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着,兀兀穷年,看见学生有出息,便认为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5.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1)例句: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写:    (2)例句: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仿写:    6.阅读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问题。 (1)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 (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5)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练能力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 秦珍子 (1)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2)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3)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4)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5)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6)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 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7)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8)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yq-2853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