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与酶上课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束放映 临湘市第二中学 三、说学法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在本节课中不是简单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在学习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酶的发现进程,从而得出酶的成分最后总结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学习酶的特性时,指导学生首先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根据原理设计实验,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从被动中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得出科学的结论,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说学法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在本节课中不是简单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在学习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酶的发现进程,从而得出酶的成分最后总结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学习酶的特性时,指导学生首先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根据原理设计实验,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从被动中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得出科学的结论,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从发现酶到认识酶的本质,都离不开科学实验,可见实验对科学的重要性。科学实验可导致科学的发展,生产实践同样可导致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实验,也要重视生产实践。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新陈代谢和酶 一、酶的发现: 二、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 有机物。 三、酶的特性: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高效性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专一性 实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运用发现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酶的发现属于认知的内容,通过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了解酶的发现进程,最后通过分析得出酶的概念。酶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不能只简单的告诉学生结论,所以我通过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这样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完成了从感知到理知的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时由于本节课容量大,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兴趣,我还以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我在教学设计中把《PH对酶活性的影响》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做成课件,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还更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LXEZ—生物组 (一)教学目标 a. 酶的发现(认识) b. 酶的概念(理解) c. 酶的特性(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及相关实验 2、难点:酶的特性及相关实验 阅读思考题: 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札尼设计的实验,其巧妙之处在哪里?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巧妙之处: 把肉块放入金属笼内,如果胃内只存在物理性消化,是够不到肉块;如果金属笼内肉块消失说明存在化学性消化 结论:胃内存在化学性消化 一、酶的发现 阅读思考题: 2.20世纪30年代以来科学家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这一事实说明酶的本质是什么 ?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阅读思考题: 3.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又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这一发现使酶的概念又扩展成什么? 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扩展到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阅读思考题: 4.酶从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发展到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导致酶的概念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实 验 酶—— 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二、酶的概念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实验原理: 新鲜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他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并且每滴3.5%的FeCl3溶液中Fe3+ 数量是每滴20%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三、酶的特性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复燃 不复燃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 三、说学法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我在本节课中不是简单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在学习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酶的发现进程,从而得出酶的成分最后总结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在学习酶的特性时,指导学生首先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根据原理设计实验,从现象中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从被动中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得出科学的结论,极大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